首页
> 人力资源 > 兵工英才

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光——记晋西集团表面处理分厂镀锌车间员工李爱国

发布时间:2012-11-12

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到岗,最后一个回家;他经常为了完成生产任务,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他一心一意干活,经常白天忙工作,业余时间学习、钻研问题;他从不关心自己的工资是多少,把工厂当成自己的家;他性格爽朗,见了大家总是笑呵呵的。他就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晋西集团表面处理分厂镀锌车间员工、劳动模范李爱国。

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

在镀锌生产线上,我们第一次见到了李爱国,近50的年龄,貌不惊人、憨厚淳朴,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听说要采访他,李师傅连连摆手:我就是个普通工人,没什么可写的。就是这个普通的工人,在生产中勤学好问,成为了该分厂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掌握镀锡槽液配比的员工;就是这个普通的工人,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改进了分厂四十余种产品的挂装工具,使分厂产品生产进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在生产线上呆了一会儿,笔者就被镀锌槽里刺鼻的气味呛的有些喘不过气来,我们的采访地点转移到了办公室。每天闻着这样的气味,不难受吗?”“难受呀,可是总得克服,我也不干,他也不干,这个活谁干?李师傅笑的很憨厚。

 然而对李爱国和他班组的成员来说,气味刺鼻还不是最难克服的。2011年,表面处理分厂为了拓展民品市场,在镀锌班引进了镀锡这一新的镀种,李爱国被抽调出来配合新镀种的实验。刚开始调配槽液的时候,镀锡溶液使参与调试的人身体全部过敏,李爱国过敏尤其严重,不仅手掌、胳膊,就连身体上也出现了红点、瘙痒的症状。有的员工退缩了,提出要调离镀锡工作岗位,调试工作陷入了僵局。李爱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试验进行到一半不能就这么放弃了,更不能因为咱自己的原因让活干不下去,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好强的李爱国心里不知念了多少遍。过敏怎么办?戴好防护面具、吃上过敏药,咬牙也要顶着上。只要有实验生产,李爱国就一直跟着,看厂家工作人员怎么添加材料、怎么配制槽液、怎么解决问题。每天跟下来,李爱国身上的皮都被抓破了,两腿直的不会走路,一天的工作结束后他都要在班里的长凳上躺上一会儿才能起身回家。可是第二天他又是第一个到线上忙活的人。

经过近三个月的学习摸索,李爱国熟练掌握了镀锡槽液配比的方法,成为了生产的主力。从此,只要分厂接到镀锡产品的任务,李爱国都当仁不让的接下,为分厂的二级民品创收作出了贡献。

当工人就要干出个样子来

表面处理工序是晋西集团产品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产品流转到这里已凝聚了许多人的汗水,生产员工对产品的状态保护也显得尤为重要。李爱国在产品挂装过程中,总是轻拿轻放,严格按照工艺规程进行操作,确保产品质量。

加工完成交验合格后,李爱国又是对每一件产品认真进行包装。每一张包装纸裁剪的大小都经过了他仔细地测算,使包装纸得到充分利用;每一个包装箱他都要进行清理,内外清洁干净后才垫包装纸卡板进行装箱。有的二级民品没有包装箱,李爱国就自己动手,按产品长短分类,拿铁丝按固定数量进行捆扎垒放。来时一堆一堆堆放的杂乱无章的产品,拉走时一捆一捆整整齐齐,民品加工的客户看了后,高兴的连连说,大企业的管理真的不一样,干什么都有模有样,我们来这儿加工产品,放心!

一个工人,每天把安排下来的活干完,按时上班按时下班就行了,犯得着自己找着干活吗?每天那么累值得么?对于这个问题,李爱国有个朴实的想法,工人来工厂就是干活的,干这些事情都是应该的,当工人就要干出个样子来。平凡的岗位,平凡的人,不平凡的是他有一颗奉献的心。

镀锌车间所承担的产品品种多,还有许多形状不规则的产品,如何制作合适的挂具就成了让许多技术人员头疼的难题。有时产品转来后没有合适的挂具,在镀锌过程中掉到了镀槽底部,还得想办法打捞,这可不是件轻松活,用员工们的话来说,打捞一件产品比干十槽活都累。为了能使挂具更好地适应生产,李爱国就自己动脑筋想办法,手里拿着铁丝、钳子把挂具改来改去,来了产品他就拿自己制作的挂具试试,有问题再改。就这样,每次转来新产品李爱国都要重新修改挂具,迄今为止,他已经改进了四十余种产品的挂具,成为了挂装工具创新的行家里手

采访进行了近半个小时后,李爱国师傅有些坐不住了,线上的活还堆着呢,镀锡的堆着,出烘箱的也堆着,李师傅不好意思的搓着手,跟我们告别后快步回到了生产线上。那里,有他牵挂的责任,那里,才是他的舞台。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是不简单;艰苦的岗位长期做,需要的是坚持的毅力。李爱国,表面处理生产线上的一名普通工人,在平凡而又艰苦的岗位上没有任何怨言,他潜心钻研操作技术,踏实干好自己的工作,展示了一名普通员工的风采。(高洁)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弘扬兵工精神 传承惠安文化——北化集团惠安公司企业文化成果展成功举办
党旗耀长空——北化集团银光公司党建工作纪实
强军首责勇担当——阅兵前夕 兵器一院保障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集团公司以“尊崇党章 贯彻准则和条例”为主题开展宣教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