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周建民到一群“周建民”——看淮海工业集团如何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 |
||
|
||
周建民是谁?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呢?为什么要用他的名字命名这个工作室?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淮海工业集团公司又是怎样培养出一群出类拔萃的技能人才,推出了一群“周建民”呢? 一个普通的学徒工,从小就想当好工人。经过30年的奋斗,获得“中华技能大奖”。 周建民今年49岁,是个不太爱说话的人。 1982年,他从长治技工学校毕业,进入当时的惠丰厂,成为一名“学徒工”。 每天,第一个到工房上班的是他,下班后最后一个离开工房的还是他。他凭着钉子似的钻劲,看书,看图纸,测算,在工具上反复打磨,制作。就这样,机声隆隆的大工房成了周建民奋斗的起点,桌前的那盏台灯点亮了他钳工人生的道路,虎钳、正弦规、钮簧比较仪、标准量块成为了他的伴侣。 岗位的平凡和工作的枯燥,夺去了很多人对未来的美好向往。而周建民不同,他从小在飞机场长大,父亲是个飞行机械师,做一名好工人,就是他的梦想。发自于内心的追求和创造力,让他开始自学钳工理论,知识成为他的精神源泉。 “在咱们国家某重点项目最后的攻关阶段,加工的量具长度在 每接受一项工作都是一种锻炼,每完成一次任务都是一种成长。“每当我们在工作中碰到难加工的量具,特别是大家都认为无从下手的高精度关键项目量具,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周建民,交给他的任务我们放心。”公司主管工具的负责人说。 成功,一个又一个成功。在简单、重复的工作中始终力求细致,并且把这种追求坚持了30年,这就是他成功的奥秘。 周建民不仅会埋头工作,而且善于琢磨,善于创新。他通过长期摸索,研制出量具生产的简便方法。这一系列创新被公司命名为“周建民操作法”,这也是山西军工行业第一个以个人姓名命名的操作法。据统计,周建民的创新成果达到1000余项,平均10天左右就有一项创新成果从他手中产生,创造价值累计到达3000多万元。 荣誉,一个又一个荣誉,落到了这个埋头工作的钳工头上,他是“全国劳动模范”,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是山西省十佳“金牌工人”。 不只是一个周建民,还有一群“周建民”。 走进该公司的荣誉室,整整一面墙,全都挂满了优秀技能人员的大幅照片。他们或在机床旁专注的工作,或拿着零件认真地研制,或看着图纸投入地测算,每一个人都精气神儿十足,每一个人都是本工种的“大拿”。他们是企业的明星,是一个又一个的“周建民”。 刘波,三分厂加工中心程序员,2008年,获集团公司“兵器工业技术能手”称号; 王劲飞,山西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功获得者、三晋技术能手; 于波,一分厂加工中心操作员,2010年,获山西省“三晋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 原来,这次比赛,该公司的选手组成两队参赛,一支代表山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一支代表长治市,在加工中心和数控铣两个工种的比赛中包揽了前三名。当两队一起上台领奖时,同样的蓝色的工装,让台下的观众还以为他们就是一个团队。 奇迹并非偶然, 正是因为这样一群“周建民”的出色表现,该公司2006年获第二届中国集团公司职业技能大赛 “优秀技能人才培养奖”。 留住“周建民”,考验着企业管理者的智慧。 优秀的蓝领工人,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优秀的技能人才冒了出来,挖角者必然蜂拥而至。如何留住人才,留住“周建民”,考验着企业管理者的智慧。 不只是高看一眼,还有免费上大学深造的机会。2011年,该公司把周建民送到北京理工大学进修学习,公司承担一切费用,而课程由周建民自选。就这样,一个钳工,圆了他儿时的大学梦。 不只是一个周建民被送到大学深造,送劳模上大学,送骨干去培训,这是该公司培养“周建民”的秘密。每年,公司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3%计提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直接用于培养技能人才费用占经费总额的60%以上。 目前,该公司已经与20多个院校及培训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培养关系,选派技能人才到上海交大和天津工程师范大学参加数字化制造技术培训就有180余人次。近三年外出培训350余人。 在淮海集团,技能优,亦能仕。工艺研究中心的数控编程员张兵胜,是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的“明星”。2009年,通过公开竞聘走上了分厂领导的岗位。 能者授职、功者授禄、不拘一格选人才,这是该公司的理念,这种重用人才,爱惜人才,留住人才的作风,影响着“周建民”们,让他们留了下来。 通过顶层设计,挖掘“周建民”,培养“周建民”。 通过赛马的方式,让优秀的技能人才冒出来,是“周建民”们层出不穷的原因之一。该公司连续9年组织职工技能大赛,累计参赛人数达27000余人次。 获胜意味着荣誉,也意味着待遇的提升。精密数控车、加工中心、机械制造工艺编制、车工、铣工、钳工等六类工种为公司一类工种,获胜的前五名选手可以分别享受7000元、6000元、5000元、4000元、3000元的一次性奖励,或100元-1000元/月津贴。成功的激励机制,使得学技术、比技术的浓厚氛围在工人中蔚然成风。 科学合理的竞赛制度,调动了工人参赛的热情。该公司大赛的设计和操作体现了 “三层次”、“三淘汰”、“三结合”:整个大赛分为分厂、公司、公司以外三个层次进行,对理论考试、实践操作和日常考核测评不及格者,都要实行大赛淘汰。始终坚持将参赛选手的决赛成绩和日常工作业绩结合起来,和职工对其工作表现的认同度结合起来,和其帮助徒弟提高技能结合起来。 周建民带的徒弟,就是通过这样的竞赛,获得一项又一项的荣誉,成为一个又一个“周建民”。不断涌现的“周建民”,成为淮海工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郑亦工 金艳宏) |
||
关闭窗口 |
相关链接: |
弘扬兵工精神 传承惠安文化——北化集团惠安公司企业文化成果展成功举办 |
党旗耀长空——北化集团银光公司党建工作纪实 |
强军首责勇担当——阅兵前夕 兵器一院保障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
集团公司以“尊崇党章 贯彻准则和条例”为主题开展宣教月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