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力资源 > 兵工英才

记“国家级技能大师”周建民

发布时间:2012-05-17

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庆祝建党90周年、人民兵工创建80周年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上,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国清指出,回顾人民兵工80年的峥嵘岁月,我们所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是在党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兵工人艰苦奋斗、拼搏奉献的结果。集团公司和各企事业单位不同历史时期涌现出的一批又一批先进模范人物,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题记

近年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淮海工业集团公司深入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培养和涌现出了周建民、郭华杰等一批先进模范,成为推动企业发展一支重要的示范和带动力量。这其中尤其是公司所属十四分厂钳工、高级技师周建民,作为企业优秀技能工人的代表,近年来先后入选国家首批国家级技能大师,荣获“中华技能大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国防邮电工会“岗位创新能手”、山西省“劳动模范”、山西省“十佳金牌工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山西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殊荣。

三十年来,周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怀着对兵器事业的热爱,始终坚持勤于学习、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人民兵工优良传统和“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把本职工作做好。” ――勤于学习 刻苦钻研 岗位成才

周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三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勤于学习、刻苦钻研,用行动对岗位成才做出了最好的诠释。1982年周建民从长治技工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后的一次偶然经历,使周建民对学习有了深刻的理解。一次,他的师傅有事请假,把一件稍有难度的量具交给他干,他按照师傅说的工艺鼓捣了好几天也没搞出来。师傅回来后,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这件事对周建民的触动很大,从此,他便一心扑在了岗位上,一头扎进了量具制造中,孜孜不倦学技术,挖空心思练本领。

白天,师傅干活,他就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技艺。碰到加工关键产品项目时,他更是一步不离师傅,盯着怎样调试参数、怎样处理技术问题、怎样排布工艺。晚上,周建民经常挑灯夜战,抱住那些买来的、找来的有关技术书籍进行理论“充电”。星期天,逛书店成了他的一大嗜好,一看到有关技术书籍,总是掏出工资的一大部分“搜刮”回来。一次,妻子让他上街买菜,但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回来。妻子着急了,上街去找,谁知他正蹲在一个书摊旁如饥似渴地看书呢,买菜之事早已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2010年公司派他到北京理工大学进修的两个学期里,他不仅学习学校为他确定的课程,还根据工作需要和自身实际,主动选修《几何规范学》等4门课程,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在知识面前,周建民像一块海绵吸收水分一样,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吸取知识。

参加工作以来,周建民通过自己购买、借阅读过的书籍达到1000多本,如果将这些书堆起来,高度有20多米。20对于一个物理高度来讲,并不算高,但对于一个操作工人来讲,这20高的书籍,代表着周建民在学习上的坚持,彰显的是一名技能工人对知识的追求。一个人坚持学习一天不难,坚持学习一个月不难,难的是三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学习、坚持不懈地钻研,而周建民做到了!

在长期的工作中,周建民不仅刻苦钻研本道工序的业务技能,又先后学习了车工、铣工、镗工、磨工、数控等操作技能。有人问他:“你把自己的工序管好就行,学那么多操作工序干嘛?”周建民经常说,“作为技能带头人,我不仅要熟悉掌握本工序操作,而且要发挥带动作用,带动整个量具生产团队水平提升。” 周建民不仅干好了本道工序,对上道工序也都能认真钻研,增强自身业务技能,这种负责任的态度、钻研的精神正是他的不平凡之处!

由于周建民勤于学习、刻苦钻研,使他练就了一身精湛技艺。公司量具生产方面有什么技术难题,有什么难啃的项目,只要找到他,总会迎刃而解。在国家“砺剑太行”生产动员演练某量规的加工中,底板孔与定位轴配合产生变形成为影响量规装配精度的挡手问题,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合格交验,影响到动员演练的整体进度。周建民经过反复琢磨,查阅各种资料,对加工工艺进行反复调试,最终消除了变形问题。由于他的突出贡献,周建民荣获国家“砺剑太行”动员演练“一等功”。

长期的学习和钻研,使周建民在钳工操作技能方面不仅成为公司的行家里手,而且在兵器系统也颇有名气。2009年,公司在协助系统内某单位重点工程项目产品制造中,经过数控加工的产品始终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公司总工艺师想到了周建民,最终周建民利用娴熟的技术实现了设计要求,确保了该产品的顺利交付,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展现了公司优秀技能工人的风采。通过学习,周建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关键在于为企业创造了效益,为兵器事业献出了一份光和热!

“自从我选择了钳工这一行,我认为,就一定要把这一行干好、干到极致、干成精品。”――勇于创新 敢于突破 精益求精

周建民在本职岗位上坚持不懈地改进、坚持不懈地创新,推动了企业量具加工水平的极大提升。作为一名技能工人,他以不寻常的视角去发现、去总结,时时创新、处处创新。针对形状复杂、精度要求高、尺寸标注均在空间位置的位置量具,他总结提炼出了“第二基准法”,使检测零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均达到100%,在量具制造行业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针对加工对称度量具磨削中受力不均匀、不能满足形位公差要求的现象,他总结出了“整体研磨法”,大大提高了量具的尺寸精度;针对体积大、精度高、加工难度高的全型规,周建民总结出了“冷热配合法”,填补了大型量具生产制造技术的空白;针对组合量具在分别加工,进行组合无法满足高精度要求的状况,他总结出了“一次装配法”,使量具装配合格率由原来30%提高到100%。周建民不断对这些操作法进行完善、补充,又总结出了“三要诀加工法”、“反向研磨法”、“同一中心打表勾表法”,大大提升了企业专用量具的制造水平。这几项创新成果被命名为“周建民专用量规高效加工检测法”,获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技能创新竞赛一等奖。

周建民把创新精神融入到攻坚克难之中,在困难和问题面前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2009年,周建民主持进行“降低专用量规制造成本,提高专用量规耐用度”为课题的创新工作。为提高专用量规耐用度,周建民将不可调式组合高度规、整体式卡规作为突破口,经过50多天的连续摸索试制,采用定位块斜面涨紧和端面压合的方式,加工制造出15套合格工装,得到使用单位的充分肯定。这项改进,将专用量规的耐用度提高了30倍以上,每年可为公司节约制造费用300多万元,并成功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成为企业一线职工申报国家专利的第一人。

参加工作30年来,周建民的创新成果达到1000余项,平均十天左右就有一项创新成果从他手中产生,创造价值累计达到3000多万元。其中,解决国家重点高新项目量具挡手关键50余项,“基准转换法”、“调节式专用量规改进”、“某产品演练项目加工工艺改进”、“大型量规加工工艺改进”等20余项创新成果分别获得集团公司、山西省、山西省国防工办和公司的表彰奖励。

“当看到一道道难题被破解,当看到一道道难关被攻克,我感到无比喜悦,无比快乐,我无怨无悔”――爱岗敬业 甘于奉献 彰显忠诚

周建民三十年来不管吃多少苦、受多少累,都始终把完成工作任务当成一种追求,满怀着激情,书写着忠诚,无私地奉献。

在一套国家重点项目量具工装生产中,尺寸精度和对称度都达到了微米要求,许多技术专家通过“会诊”后认为这套量具无法加工。为了确保国家重点项目的生产进度,周建民毅然决然地承担了这套量具加工任务。为了采集有关数据资料,周建民先后多次在零下50的冷冻室内收集加工材料的收缩数据,与常温下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反复比较,利用热胀冷缩原理,取得精确尺寸和最佳装配数据后,确定了最佳加工方案。他凭借自己过硬的技能,一丝一丝地调、一秒一秒地找,经过三天三夜奋战,量具装配一次成功。当产品顺利交验得到用户的肯定,工友们都为他欢呼起来,去向他报告这个好消息时,却看到他满眼血丝、满脸倦容、满身疲惫!

20034月,周建民的父亲因癌症晚期住进了医院,作为家中的长子,他理应日夜守候在父亲的病床前,尽自己的一份孝心。此时,正值公司某重点科研项目量具的攻关阶段,周建民作为项目攻关的主持人,没有向任何人提起父亲住院的事情,只是在加完夜班之后赶到医院陪护,尽自己的一份孝心,日常的照料全由年逾古稀的母亲来承担。有一天,下着鹅毛大雪,他从工房加完班赶到医院时,正好母亲出去买饭,老人手里提着装饭的罐子,满头白发上落满了雪,俨然已经是一个雪人,拖着颤颤巍巍的身体慢慢地走上医院门前的台阶,看到这一幕,这个坚强的中年汉子眼眶湿润了。在父亲从生病住院到去世的半年多时间里,周建民没有请过一天假,没有耽搁一项工作。

周建民深知,在共产党员的人生字典里,家里的事再大也是小事,企业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周建民说:“对上,我不是好儿子;对下,我不是好父亲;在家里,我算不上是好丈夫。但我知道我无愧于我钟爱的事业,无愧于我的崇高理想,为了兵器事业,为了企业的发展,我无怨无悔!”

“我要用全国劳模的精神去影响、带动一个团队,用中华技能大奖的技能去传授、提高一个团队。”——带好队伍 言传身教 甘为人梯

周建民的精神闪耀着责任和奉献的光辉。这光辉是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产生了强大的示范效应,既“点亮”了周建民,更“点亮”了一个团队,成就了一个集体。

在周建民班组,有一位年龄比周建民大、工龄比周建民长的徒弟,叫汪建平。他从学校毕业后,从别的小组转到周建民的班组,成为周建民的徒弟。他时常回忆起自己刚到小组时的情景:每天都用手研磨工装,下班回家以后手疼得端不起碗、拿不起筷子,只能把碗放在桌子上,用勺子舀着吃饭。身体上的苦还不算,面对每天研磨装配这样单调的工作,汪建平感到无比枯燥,甚至急得将工具扔了出去。而师傅周建民却默默捡起了工装,无声地研磨起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汪建平的心灵震撼了,暗下决心要刻苦钻研,在本职岗位上干出一番成绩来。而今,汪建平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高级技师。

作为师傅,周建民把自己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加工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在周建民的培养下,他的徒弟很多已经成长为公司级技能带头人、高级工人技师等骨干人才。

2011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首批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周建民技能大师工作室”获批成为50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之一。在荣誉面前,周建民表现的非常坦然,他说“作为一名兵工战士,老一辈兵工人‘把一切献给党’的行为给了我勇气和力量,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黄崖洞精神激励着我。我有责任、更有义务把老一辈兵工人用汗水、鲜血,甚至生命染红的旗帜坚定地扛起来、传下去。”这朴实的话语,彰显了一名新时期兵工人、一名优秀技能工人闪光的精神和对兵工事业的忠诚!

周建民作为杰出技能工人的代表,他的身上不仅体现了黄崖洞老兵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更体现了当代兵工人创新、务实、奉献的高贵品格。这种品格不仅属于淮海工业集团,而且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让我们每一名党员、每一名员工都来学习和弘扬周建民的这种品格,让这种品格根植于我们的心中,让这种品格融入我们的血液,就一定能够把兵器工业建设成为国际一流防务集团和国家重型装备、特种化工、光电信息重要产业基地!(冯国华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弘扬兵工精神 传承惠安文化——北化集团惠安公司企业文化成果展成功举办
党旗耀长空——北化集团银光公司党建工作纪实
强军首责勇担当——阅兵前夕 兵器一院保障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集团公司以“尊崇党章 贯彻准则和条例”为主题开展宣教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