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力资源 > 兵工英才

“金牌工人”周建民
——记党的十八大代表、“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淮海公司周建民

发布时间:2012-06-27

    近年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淮海工业集团深入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培养和涌现出了周建民、郭华杰等一批先进模范,成为推动企业发展一支重要的示范和带动力量。这其中尤其是十四分厂钳工、高级技师周建民,作为淮海工业集团优秀技能工人的代表,近年来先后入选国家首批国家级技能大师,荣获“中华技能大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殊荣。

    周建民,一名普通的钳工,他为什么能够获得这么多的殊荣?作为分厂党支部书记,通过对他事迹的学习,通过近距离地感受周建民个人的魅力,我找到了这一问题的答案:三十年来,周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怀着对兵器事业的热爱,始终坚持勤于学习、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人民兵工优良传统和“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把本职工作做好。”

    ——勤于学习 刻苦钻研 岗位成才

    周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三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勤于学习、刻苦钻研,用行动对岗位成才做出了最好的诠释。1982年周建民从长治技工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后的一次偶然经历,使周建民对学习有了深刻的理解。一次,他的师傅有事请假,把一件稍有难度的量具交给他干,他按照师傅说的工艺鼓捣了好几天也没搞出来。师傅回来后,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这件事对周建民的触动很大,从此,他便一心扑在了岗位上,一头扎进了量具制造中,孜孜不倦学技术,挖空心思练本领。

    白天,师傅干活,他就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技艺。碰到加工关键产品项目时,他更是一步不离师傅,盯着怎样调试参数、怎样处理技术问题、怎样排布工艺。晚上,周建民经常挑灯夜战,抱住那些买来的、找来的有关技术书籍进行理论“充电”。星期天,逛书店成了他的一大嗜好,一看到有关技术书籍,总是掏出工资的一大部分“搜刮”回来。一次,妻子让他上街买菜,但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回来。妻子着急了,上街去找,谁知他正蹲在一个书摊旁如饥似渴地看书呢,买菜之事早已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参加工作以来,周建民通过自己购买、借阅读过的书籍达到1000多本,如果将这些书堆起来,高度有20多米。20米对于一个物理高度来讲,并不算高,但对于一个操作工人来讲,这20米高的书籍,代表着周建民在学习上的坚持,彰显的是一名技能工人对知识的追求。一个人坚持学习一天不难,坚持学习一个月不难,难的是三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学习、坚持不懈地钻研,而周建民做到了!

    通过学习,周建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关键在于为企业创造了效益,为兵器事业献出了一份光和热!

    “自从我选择了钳工这一行,我认为,就一定要把这一行干好、干到极致、干成精品。”

  ——勇于创新 敢于突破 精益求精

    周建民把创新精神融入到攻坚克难之中,在困难和问题面前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2009年,周建民主持进行“降低专用量规制造成本,提高专用量规耐用度”为课题的创新工作。为提高专用量规耐用度,周建民将不可调式组合高度规、整体式卡规作为突破口,经过50多天的连续摸索试制,采用定位块斜面涨紧和端面压合的方式,加工制造出15套合格工装,得到使用单位的充分肯定。这项改进,将专用量规的耐用度提高了30倍以上,每年可为公司节约制造费用300多万元,并成功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成为企业一线职工申报国家专利的第一人。

    参加工作30年来,周建民的创新成果达到1000余项,平均十天左右就有一项创新成果从他手中产生,创造价值累计达到3000多万元。其中,解决国家重点高新项目量具挡手关键50余项,“基准转换法”、“调节式专用量规改进”、“某产品演练项目加工工艺改进”、“大型量规加工工艺改进”等20余项创新成果分别获得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山西省、山西省国防工办和公司的表彰奖励。

    “我要用全国劳模的精神去影响、带动一个团队,用中华技能大奖的技能去传授、提高一个团队。”

    ——带好队伍 言传身教 甘为人梯

    在周建民班组,有一位年龄比周建民大、工龄比周建民长的徒弟,叫汪建平。他从学校毕业后,从别的小组转到周建民的班组,成为周建民的徒弟。他时常回忆起自己刚到小组时的情景:每天都用手研磨工装,下班回家以后手疼得端不起碗、拿不起筷子,只能把碗放在桌子上,用勺子舀着吃饭。身体上的苦还不算,面对每天研磨装配这样单调的工作,汪建平感到无比枯燥,甚至急得将工具扔了出去。而师傅周建民却默默捡起了工装,无声地研磨起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汪建平的心灵震撼了,暗下决心要刻苦钻研,在本职岗位上干出一番成绩来。而今,汪建平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高级技师。

    作为师傅,周建民把自己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加工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在周建民的培养下,他的徒弟很多已经成长为公司级技能带头人、高级工人技师等骨干人才。

    2011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首批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周建民技能大师工作室”获批成为50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之一。在荣誉面前,周建民表现的非常坦然,他说“作为一名兵工战士,老一辈兵工人‘把一切献给党’的行为给了我勇气和力量,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黄崖洞精神激励着我。我有责任、更有义务把老一辈兵工人用汗水、鲜血,甚至生命染红的旗帜坚定地扛起来、传下去。”这朴实的话语,彰显了一名新时期兵工人、一名优秀技能工人闪光的精神和对兵工事业的忠诚!

    周建民作为杰出技能工人的代表,他的身上不仅体现了黄崖洞老兵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更体现了当代兵工人创新、务实、奉献的高贵品格。(冯国华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弘扬兵工精神 传承惠安文化——北化集团惠安公司企业文化成果展成功举办
党旗耀长空——北化集团银光公司党建工作纪实
强军首责勇担当——阅兵前夕 兵器一院保障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集团公司以“尊崇党章 贯彻准则和条例”为主题开展宣教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