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6日,在中国共产党河北省代表大会上,经过全体代表的投票选举,秦红彦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这个有着二十多年工龄的一线工人,感到光荣的同时更多的是肩上的责任。用她的话说就是要加强学习,认真履行好职责,展现新时期共产党员的风采。
工作中的实干家
秦红彦热爱自己的岗位,二十余年如一日辛勤地耕耘,在机台上用心血和汗水谱写着朴实但感人的篇章。没有人能够计算出她每年加班的时间,但大家都知道:每天她都是第一个来到车间,最后一个离开。苦、重、累、难活抢着干,缸盖加工线哪个环节有困难她都会主动顶上去。通过技术革新,平均每年完成近1.8万个工时,2011年达2万余工时,比分公司平均值高出了96%。担任班长以来,她所记的生产日记就有十来本、几十万字,记录了缸盖生产加工的改进过程。在突击某重点工程任务中,她每天早上六点多离开家,晚上十点以后才回去,。此时正赶上儿子中考,她连为儿子做顿午饭的要求都满足不了。因为抢进度,几道工序同时进行,交叉生产,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质量与进度要求。什么时间该谁干什么了,她最清楚,总觉得盯在现场心里才踏实。在她的带领下,缸盖班顺利完成任务,产量是往年同期的两倍,保证了某重点工程装机需求。秦红彦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和上级领导的表扬,荣获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河北省先进女职工、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劳动模范、河北省工办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石家庄市优秀技术能手、公司劳动模范、“金牌工人”等多项称号。她把每一项荣誉作为一种鞭策、一个新的起点,继续鏖战在生产一线。每天装夹、搬上搬下近百次40斤重的缸盖,双腿静脉曲张,双手也变形了,但她无怨无悔,彰显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
创新中的女先锋
“人品成就产品、产品代表人品”是秦红彦的工作信条。柴油机气缸盖加工工序长、精度要求高、操作难度大。为更好地完成任务,她从参加工作第一天起就开始潜心学习、钻研机械加工理论,不断总结、改善、提高操作方法,练就了一套过硬的本领,使自己迅速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一线技能带头人。风冷发动机气缸盖喷油嘴安装孔的加工,先后要使用12种刀具,钳工的钻、扩、铰、锪、攻丝、倒角等各种技艺都要用上。孔的深度公差要求很严,光测量塞规就要用6把,是质量极不易保证的关键工序。秦红彦潜心琢磨,大胆提出刀具和工艺的改进建议,使生产效率提高了1倍,并解决了多年来困扰公司生产的缸盖喷油嘴安装孔加工精度不稳定的难题,仅这一道工序每年就可避免质量带来的损失16000多元。这些年,她先后参与了风、水冷气缸盖多项新产品的生产试制工作,在工艺、工装、操作、设备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和合理化建议多达几十项,均被采纳。她对自己的加工质量要求近似苛刻,不仅操作认真,严格按程序办,而且对有疑问的产品自检自分,及时记录、隔离,绝不迁就。她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对班组的质量要求也极为严格,每一项质量指标都分解、落实到人,从源头抓起,严格过程控制。首件检验从不做表面文章,坚持每天到各工序巡检,对缸盖生产的全过程进行记录,如毛坯到货日期、型号、数量,每天加工哪几道工序、入库日期、质量状态等,实现了从被动的事后纠正向主动的事先预防转变。多年来她和她的班组机加综合良品率始终保持100%,没有出现过一起质量事故。
班组中的领头雁
在车间,领导和工友们都亲切地称呼秦红彦为“老雁(彦)子”,在同事们眼中,她就是领头雁。她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影响着每一名员工,使班组成为一支能战斗、能吃苦、攻坚克难、绩效卓著的优秀团队。她敢于管理、大胆创新,打破了原有的生产模式,提出同时准备、平行加工、交叉生产的加工法,使生产流程更加顺畅,大大提高了班组的生产效率。她采取“三个一”工作法,将班组成员紧紧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即:每天一次班前会,组织员工进行安全、质量学习,及时传达公司的方针政策和会议精神;每周一次班组谈心会,及时了解班组员工思想动态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每月一次班组总结会,查找班组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征求班组职工的意见建议。在平时,她是贴心的大姐,大家在感受到她真诚关爱的同时,也传承了她无私奉献的兵工精神。她带出来的班组困难面前冲在前,样样工作争先进。在公司“五好一准确”优秀班组创建活动中,缸盖班作为“精益改善”型特色班组,连续多年班组建设考核打分排在全公司第一,多次荣获集团公司模范班组、工人先锋号班组、“河北省安康杯竞赛优秀班组”、“河北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优秀班组”、“河北省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等称号。
秦红彦同志勤奋好学、勇于创新、兢兢业业、绩效卓著。作为工人,她是楷模;作为班组长,她是典范;作为党员,她是旗帜。她的事迹和精神激励全体员工在促进动力事业跨越发展的征程中披荆斩棘、阔步前进。(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