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弧光下照出了精彩人生——记北化集团、西北兵工局优秀共产党员张润民 |
||
|
||
在中华大地刚刚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年代,百废待兴,一个个大型企业开始了新的征程。张润民就是在那个年代招工进了厂,成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化集团惠安公司的一名电焊工。 在惠安这样一个大型企业,一个不起眼的电焊工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宏伟蓝图,有的只是踏踏实实,本本分分的干好自己的这份工作,而这一干就是35年。可就是这35年,却让这个不起眼的小电焊工走出了不平凡,走出了令普通工人骄傲的精彩。 35年前,一把电焊枪,一个防护眼镜,一身蓝色工作服,张润民就这样走上了他的人生舞台。没赶上受教育的年代,没有经过电焊工的专业培训,一切都是从头学起。张润民就是凭着一股子钻劲,找来专业书籍,认真学习理论知识,虚心向老师傅请教,勤于观察,善于总结实践工作的经验,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很快的掌握了焊接技能,并得到迅速提升。在参加工作三年后就由于很快掌握了出色的技术水平而被当年厂里的人事科提前破格定级,之后又在1984年西北兵工局工会组织的焊工技术比武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一名。 经过多年的实践, 他不但在焊接技术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经过长期与铆工、气焊等多工种配合已熟悉的掌握了他们工种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并通过实践改进多项焊接与制作工艺,熟练掌握多种金属材料的焊接工艺,以及先进设备的操作方法,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并积极推广应用于生产工作中。焊接了数十项压力容器并制定焊接工艺评定,取得了压力容器焊工资格8项,经过自己努力钻研和参加各种培训,对机械制图、机械制造、金属材料热处理、焊接接头试验、高级电焊工艺等等专业技术理论做深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逐步成为了一个多面手。“技术能手”、“技术能手标兵”、“新长征突击手”、“新长征突击手标兵”、“技术尖子”、“五小活动优秀成果奖”等一项项荣誉也如雪片似的向他飞来。 35年前,18岁的张润民迈进了工厂;35年后,53岁的张润民成为了该公司所属纤维素公司一名老技术能手,张润民在企业中的身份发生了转变。身处的企业在改革的大潮中也是起起伏伏,当然也是经历了改革带来的阵痛,然而这一切都割不断他对这个企业的热爱。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改变,经济、效益、职位、个人利益、成长空间等等似乎要把过去的一切推翻,很多人离开了又苦又累又不挣钱的机械行当,然而张润民还是选择了坚守。坚守于自己的岗位,坚守于自己的职业,坚守于这个为之奉献终身的企业,默默无闻的手握焊枪创造出一件件精品,默默无闻的承担起一名技术工人的责任。身为班长的张润民有大量的焊接任务需要他亲自去完成,一张张图纸要消化、工艺制作需要编排、产品放样下料、组对负责到底,还要对产品的质量、进度以及员工的安全等工作负责,无论什么样的产品难度再大,任务再重,他都能提前保质保量的去完成,不用说抢时间、赶进度、加班加点工作,就是生病也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这几年,张润民带领的班组完成了企业多个重点项目设备的制造、焊接、安装、调试任务从未出现过任何质量问题,焊接了无数个A、B类压力容器,经无损检验合格率均为100%。他带领的班组多次被评为“先进班组”、“标兵班组”、“优秀职工小家”、“五好一准确”优秀班组等,这些荣誉的取得,更激励着他进一步努力工作。在公司倡导的节能减排,精益化生产和精细化管理活动中,张润民发挥自身优势又将闲置多年的仿行切割机、CO2气体保护焊机精心调试,重新运用于生产之中。 近年来,针对技术人才短缺,机械工种人才更是青黄不接的现象,张润民把培养员工,指导青工提高业务技术,做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他毫无保留的向他们传授自己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帮他们提升操作技能及理论知识,积极做好传、帮、带,经他带过的数名学徒都已成为生产中的骨干力量。 张润民把工作看得永远高于一切,这也是他之所以能在电焊工这样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耀眼光芒的重要原因。我们的企业在任何时候不仅需要的是像张润民这样复合型的技能人才,更需要的是像他这样对工作永远追求完美,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在现代化企业的竞争中不仅拼的是技术是人才,更是这样的一种精神吧!(张华) |
||
关闭窗口 |
相关链接: |
弘扬兵工精神 传承惠安文化——北化集团惠安公司企业文化成果展成功举办 |
党旗耀长空——北化集团银光公司党建工作纪实 |
强军首责勇担当——阅兵前夕 兵器一院保障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
集团公司以“尊崇党章 贯彻准则和条例”为主题开展宣教月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