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岗位尽显劳模风采——记利民公司劳动模范、七分厂员工孟德军 |
||
|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晋西集团利民公司七分厂员工孟德军,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生产工人,却凭借自己的努力成长为分厂关键班组的班组长;虽然只有初中文化,却凭借刻苦钻研掌握了生产的核心技术。他看起来憨厚、不善言语,但谈论起工作来却侃侃而谈,言语中透露出一种睿智。 该公司七分厂生产的产品看似只有“一条缝两条线”,但就是这“一条缝两条线”的成型在产品的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产品成型技术曾一度困扰着分厂领导和技术人员。孟德军自承担起这一艰巨的生产任务后,他大胆实践,刻苦攻关,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掌握了产品成型的核心技术,先后完成了很多科研生产任务,多少年来没有出过任何质量事故,成为分厂有名的“成型大王”。 “艺无止境,学无止境” 1997年,退伍回来的孟德军成为该公司原三分厂的一名焊接工人。工作中,憨厚、朴实的他一面向老师傅虚心请教,一面利用休息时间不停地反复练习,很快掌握了焊接技术,成为分厂的焊接能手。工作之余,他还对拆换下来的零部件进行研究、维修,凭着这股钻劲,使原来焊工出身的他,成长为了集焊工、瓦工、管道工、水暖工、维修工为一身的多面手。2003年公司组建成立了七分厂,孟德军调入七分厂成为了一名成型工,负责产品成型关键工序。 孟德军承担产品关键工序后,深知责任重大。一个全新的岗位,如果只靠过去口授师传的那些技术知识,肯定无法胜任本职岗位。为了掌握成型技术,他虚心向技术人员求教,工作中遇到技术难题就蹲在设备前认真琢磨,不弄懂弄通决不罢休。工作之余,孟德军一头扎进书堆里,从理论到实践对成型技术进行系统学习。不断地学习钻研,使孟德军的成型技术迅速提高,主导现场实施完成了多项科研生产任务。 “作为一名组长,首先要起好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孟德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生产中,孟德军时刻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第一个到岗、最后一个下班,凡是遇到攻坚克难的任务,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去;凡是在苦、脏、累活儿面前,他总是抢在最前头。多年来,他奉献了多少个双休日、节假日已经不能用数字来计算了。自担任组长后,面对产品因各种原因造成报废,孟德军感到很痛心。为此他严格管理班组,反复测试技术参数,做好各种记录,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经常这样告诫自己和小组员工:“产品每一道工序,如果出现一点点的错误,要造成报废,会对公司产生很大的经济影响。所以一点点小的错误都不能犯。这里面包含了很多人的汗水。” “把复杂的技术简单化” 孟德军虽然只有初中学历,但他认定“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决不可以没有知识”。为此他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刻苦钻研业务上。天道酬勤。孟德军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但他认为技术虽然是复杂的,掌握技术就是要把复杂的技术简单化。为此在生产工作中,他肯动脑、善钻研,认真总结经验,由表及里,触类旁通,经常开展革新改造。在分厂的一次新产品研制中,为了能够按时完成这一项目,他在工艺要求的范围内改进生产工艺,由原来的切割片切割齐口改进为切割机齐口,就是这小小的、简单的改进,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孟德军看来,他的职业生涯就是不断地学习。“今后的目标主要是不断地学习。遇到技术瓶颈的时候,自己要是没有技术积累,只靠以前的经验是不行的,必须不断地学习,只有学习才能使复杂的思维用最简单的方法完成好。” 作为该公司的劳动模范,孟德军经历了一个由“普通员工”到“劳动模范”的重大变化,但不变的是他对本职岗位的无限热爱和朴实本色,不变的是他对技术的不懈追求和对知识的永不满足。孟德军的追求在延伸、在升华,他将用自己的言行带动和影响分厂员工,为公司的转型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郑海燕) |
||
关闭窗口 |
相关链接: |
弘扬兵工精神 传承惠安文化——北化集团惠安公司企业文化成果展成功举办 |
党旗耀长空——北化集团银光公司党建工作纪实 |
强军首责勇担当——阅兵前夕 兵器一院保障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
集团公司以“尊崇党章 贯彻准则和条例”为主题开展宣教月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