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光集团员工8万条合理化建议创效4100万元 |
||
|
||
2012年,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化集团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员工提交合理化建议近8万条,创效4100余万元。合理化建议参与率、采纳率、实施率再创新高。这是公司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主动改善,落实精益化生产、精细化管理和合理化建议工作降本增效、提升基础管理水平的有力写照。在此过程中公司不断总结经验,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合理化建议提交、评审、采纳、实施、后评价工作流程,促进合理化建议工作有序开展,让员工智慧在企业发展变革中创造财富。 全员参与,合理化建议工作生根发芽 银光集团将合理化建议工作作为集纳员工智慧的重要途径之一,畅通合理化建议提交渠道,不论生产一线员工,还是管理人员,都可随时通过OA内网、电子邮箱、合理化建议单、合理化建议箱或是口头方式提交建议。公司注重宣传引导,及时公布各单位合理化建议提交情况,营造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 公司每季度在分、子公司轮流召开“三化”工作推进会,梳理分析合理化建议工作开展情况。所属各单位交流亮点,分析问题,查找不足,相互学习、借鉴优秀案例和改善成果,交流合理化建议工作方法,推动合理化建议工作向纵深发展。 公司将合理化建议工作与单位和员工的年终“评先选优”挂钩,鼓励员工多提建议、提高质量建议。广大党员在合理化建议工作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每月至少提交一条合理化建议,促进合理化建议工作蓬勃发展。 即评即奖,合理化建议工作枝繁叶茂 面对每月几千条饱含员工智慧的合理化建议,银光集团各单位采取分层次、划专业的方式及时组织评审。班组每周初评后,逐级上报车间(科室)、分厂(单位)每月或每半月一评审,提升合理化建议的评审效率,使得一些涉及生产、安全、工艺的紧急而重要合理化建议及时得到评审并实施。所属各分、子公司还将员工提交的合理化建议分别按照安全、质量、技术等专业划分,从专业化角度评审,提升合理化建议评审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避免好建议流失。开展合理化建议采纳“回头看”工作,梳理之前评审过程中未被采纳的合理化建议,重新完善、再次评审,尽可能让有价值的合理化建议发挥作用。公司各单位对获得采纳的合理化建议,根据合理化建议的创效价值和重要程度,划分采纳档次,及时兑现不同等级的奖金。对未采纳的合理化建议,通过口头答复或书面答复的方式,向建议提交人说明未被采纳的原因,持续激发员工提交合理化建议的积极性。 公司举办“金点子”评选、“合理化建议之星”评选及合理化建议抽奖等活动,总结合理化建议工作,表彰奖励优秀合理化建议案例、合理化建议优秀个人及合理化建议工作先进单位,进一步激发各单位的组织积极性和员工的参与热情。 重在落实,合理化建议工作开花结果 公司各单位组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班组员工“三结合”改善团队,通过鱼刺图、“why-why”分析法等精益管理工具,及时分析问题、制定方案,组织实施获得采纳的合理化建议,切实将员工智慧转化为企业财富。一批建议实施后,取得了显著降本效果。如,“硝化机大盖加筋板”合理化建议节创39万元;“优化工艺降低焦油产生量”合理化建议节创260余万元;“改造506-1残液管线及调节阀”合理化建议节创270余万元;“新加热站改造”合理化建议节创90余万元;“T450系统节能改造”合理化建议节创100余万元…… 公司广大员工动脑筋、想办法,用最简单、低成本的方法落实合理化建议。员工通过4次持续改善,用废旧油漆桶制作出美观、实用的“垃圾分类回收站”,解决了生产现场垃圾随便堆放的问题,使现场管理焕然一新。在新采购的保温板不能及时到达的情况下,从垃圾场捡回废弃的保温板解了蒸汽管线保温的燃眉之急。公司各单位还利用大检修生产线停车间隙,集中实施正常生产期间无法实施的涉及工艺改进、安全改造等方面的合理化建议。 目前,银光集团“提建议、促改善、抓基础、创效益”的管理模式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员工的认可。广大员工立足本职岗位,将思考的着力点放在降本增效、提升安全管理、助推企业科学发展上,主动参与生产经营各项工作。(王玉璞)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