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集团转型升级展现新活力 |
||
|
||
2012年,面对整体经济下行和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晋西工业集团公司紧紧围绕“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基础管理”工作主线,奋力推进转型升级,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讲理想、比贡献’先进集团”等荣誉称号,排名山西省制造企业第10位,山西省工业企业第22位,在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凸显。 经营总量再创新高。2012年,公司采取积极措施,从宏观、行业、竞争对手和自身资源出发,认真分析评价外部机会和威胁,内部优势和劣势,拓市场、调结构、抓管理,公司全体干部员工以智慧和努力战胜了困难,有效应对了整体经济下行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全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80亿元,同比增长18.03%,外贸出口逆势上扬,实现出口交货值6.8亿元,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63.31%,晋西车轴被列入山西省外贸出口骨干企业。铁路车轴、摇枕侧架、铜板带、汽车门机产品产销量再创历史新高。 结构调整取得实效。2012年,公司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力度,事关企业改革发展的项目全部落地。在产业结构调整上,马钢晋西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成立,7万套轮轴生产线建设项目同步实施,“晋西轴、马钢轮”两个在中国铁路装备中具有领军优势的产品,实现了新组合;中标、签约太原市垃圾焚烧发电厂BOT项目,组建太原环晋再生能源有限公司,以晋西铸、锻技术优势和亮点发展新产业装备有了坚实的基础;铁路车轴技改项目热加工生产线投产,罐车生产线投入使用,铁路产品的规模化优势和专业化、特质化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5万吨高精度铜板带生产线部分投产,为铜材产品在细分市场中形成新的竞争力优势提升了保障。在产品结构调整上,公司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产品,坚决退出问题产品,利用铁路产品的优势,将23个铁路产品零部件转移到所属利民公司,实现了内部不同板块间民品业务的调整。 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12年,公司充分发挥技术资源整合优势,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努力拓展市场开发渠道,全年共实施117项科研和技术创新项目,核心能力建设得到有效提升。30吨级轴重重载车轴完成各阶段研制工作,并实现试车;GHA70型醇类罐车通过铁道部鉴定;高铁和电气化铁路用铜合金带、铁铜合金产品,形成产业化;开发了长城汽车备胎支架总成,配套开发了重卡铝合金油箱、铝合金储气瓶和SCR柴油车后处理系统。获兵器特等奖1项,兵器一等奖1项,兵器二等奖2项,兵器三等奖4项,公司技术中心获“山西省科技创新奖先进集体”特等奖。全年申报专利并获得受理101项,申请量同比提高25%。 市场营销富有成效。2012年,公司在年初订货只有15亿元的情况下,公司多次与用户沟通,较好抓住了补充订货和年底计划调整的时机,全年增加任务近10亿元。与重点客户建立的战略合作关系在市场开拓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晋西车轴与齐齐哈尔轨道交通公司合作,带动了轮对出口业务的快速增长;与美国西屋制动公司的合作,实现了3345辆份铁路货车摇枕侧架出口北美市场。坚持技术和市场相结合,拓展了新的产品领域,全年生产销售420辆GQ70型轻油罐车,实现了该车型产销新的突破;集成电路高精度引线框架铜合金带C192产品和光伏太阳能焊带专用铜带产品通过技术攻关,批量投放市场;汽车门机产品把握住了国内校车和公交车市场的发展机遇,销售收入突破亿元。多种形式的开发策略和营销手段,推动了收入的稳步增长。 基础管理稳步提升。2012年,公司围绕安全、质量、节能、成本、应收账款、存货、物流、资金、采购等环节,深入开展“三化”工作,公司制造成本率较年度目标降低0.13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高于年度考核指标0.56个百分点,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9.91个百分点;导入了台塑异常管理和丰田生产看板,全面推行了生产管理信息化模块;深入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合理化建议参与率达到98%,项目实施率59.53%,实现节创价值2000余万元。 人才工作得到加强。2012年,公司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上取得突破,引进特聘院士1人;公司畅通人才发展通道,制定了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管理办法,公司级科技、关键技能带头人管理办法,选拔建立了公司级科技带头人队伍;与南京理工大学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合作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加强了竞争性选人用人工作,20名员工通过公开竞聘走上中层管理岗位。 2012年,经过全体干部员工卓有成效的工作,公司顺利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在一些重要工作和重点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为实现“十二五”规划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转型升级展现出了新的活力。(王丽红)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