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力资源 > 兵工英才

执着追求 甘于奉献的“独手焊侠”——记一机集团高级焊接技师卢仁峰

发布时间:2013-06-26
    因为电焊使他的一只手成为残疾,也因为电焊他练就了卓然不凡的绝技,攻克了一个个焊接技术上的难题,赢得了“独手焊侠”的美誉。他就是集团公司首席技师、全国技术能手、内蒙古“五一劳动奖章”、第九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第十届“国家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获奖个人、“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一机集团公司高级焊接技师卢仁峰。

    身残志坚 自强不息

    1979年,16岁的卢仁峰来到了该公司从事起焊接工作。为了学技术,家里的一辆二八自行车成了卢仁峰最大的帮手,听说哪里有技艺高超的师傅,他就骑车赶去,包钢、二机厂、东河锅炉厂……不管多远,他顶着寒冷、风沙、骄阳一定要去。很长一段时间,电焊让卢仁峰着了魔,在吃饭的时候,他都把筷子当成焊条、桌子当成了练习试板。

    技术学得越多,卢仁峰发现电焊中蕴含的知识,让初中毕业的他消化不了。于是他开始硬啃看也看不懂的《机械制图》、《电工基础》、《焊接材料》、《焊工手册》……1981年到1984年的三年时间里,卢仁峰每天吃住在单位,电焊成为了他生命的全部。功夫不负有心人,啃过的书本被卢仁峰转化成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而他从事过的焊接难点、工作体会,也都详细记录在本子上。就这样,一个懵懂少年走进复杂的焊接世界。

    对卢仁峰帮助最大的是《焊接工艺学》初中高三本书,书中生涩的讲诉要转化成实际的技术,需要成千上万遍的联系。在书中,卢仁峰看到德国发明的“单面焊双面成型”技术,可当时问遍了人都不会,偶然听到包钢的一位师傅掌握了这项技术,他去找人家,听说人家不教外面的人,他就混在这位师傅的徒弟中偷偷学。又是一个三年,卢仁峰不仅仅掌握了“单面焊双面成型”技术,很多高难技术都不在这个年轻人的话下。

    正当卢仁峰准备在焊接岗位上大显身手时,1987年9月,卢仁峰裁剪练习废料时,左手被裁剪机毫不留情的剪成了残疾。面对无情的打击,卢仁峰陷入深深的痛苦中,如果继续从事焊接工作,就要付出比常人多出几倍的辛苦、努力和汗水;如果放弃,自己真的就会一事无成。短短的挣扎后,他在医院拿起的第一本书就是《焊接工艺学》,他用行动告诉大家,他永远不会放弃电焊。

    病房成了书房,卢仁峰的床边堆积了很多的焊接书籍,只要厂里有人来看他,他就急着与人家交流读书心得,一年中在经过手掌八次修正手术和骨髓炎的侵扰下,他也没有放弃过,为重返焊接岗位时刻准备着。

    一年后,卢仁峰拿起了焊钳。为了恢复能力,他给自己定下了每天要练习5O根焊条的底线。他常常一蹲就是数小时,厂房里早已空无一人,一连几天吃住在车间……由于左手不再能起到灵活的辅助作用,焊上去的零件很难保持垂直、精准,他不得不一次次割下来、焊上去。别人一次能完成的活儿,他却要数次才能干完。

    为了克服因为左手的残疾而带来的技术“短板”,卢仁峰设计制造了一只“铁环”套在残疾的手腕儿上,以用来起固定支撑作用。他的双眼无数次被弧光灼伤、双手的老茧剪掉又磨起,双膝在焊姿的练习中疼痛难忍,可他全然不顾,就是凭着这股叫真劲,卢仁峰掌握了单手进行焊条电弧焊、埋弧焊等十几种焊接方法,1994年,兵器工业总公司与团中央联合举办的兵器工业首届技能大赛,他用一只巨大的手套,将自己残疾的左手完全掩饰起来,他要与正常人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最终他荣获了焊工比赛的第二名。

    随后的几年中,卢仁峰练就了一身绝活儿,熔化极氩弧焊、富氩混合气体保护焊、微束等离子弧焊……他不断跨越焊接世界里的技术难题,成为了一名焊接技术的专家,技术成果、国家专利不断涌现,他的绝活绝技也走进了央视“当代工人”和“劳动榜样”。

    不畏艰难 勇挑重担

    在企业,生产过程的突发事件常常会影响到生产的有序进行,每当遇到需要通过焊接手段来解决问题的时候,卢仁峰总是首当其冲,用他高超的技艺,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某项目大型水压机1#高压泵体突然出现裂纹,该设备承担13个品种、1850余项、42万件产品生产任务,按照常规需更换泵体,可市场上没有相应的备件。如果设备不能及时的修复,将会影响整体进度。卢仁峰主动请缨,在没有技术参数、没有可靠的技术保障的情况下,他反复思考、反复试验,52个小时里,他手中的焊钳止住了高压水流,挽回损失近400万元。

    某分公司电炉C向电极复合铜套出现横向、纵向不同程度的裂纹。如不及时修复,由C向电极泄露出的循环水喷入电炉内,“低温遇高温”很可能产生爆炸。卢仁峰赶到现场后,他不顾炉内近两千多度燃烧的高温,登上炉体顶部。虽有170mm厚度的石棉板做脚踏板,但仍如同站在“火盆”上。经过17个小时奋战,复合铜套修复,全副武装的卢仁蜂睑部被高温烤脱了一层皮。

    随着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每一次材料的变化对结构件焊接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2009年,作为国庆阅兵装备的某型号轮式车辆首次批量生产,在整车焊接蜗壳部位过程中焊接变形和焊缝成型难以控制,致使平面度超差,严重影响整车的装配质量和进度。卢仁峰再一次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紧张的战斗中。从焊丝的型号到电流大小的选择,他和他的工友们反复研究细节,确定操作步骤,最终他利用焊接变形的特性,采用“正反面焊接,以变制变”的方法,使该产品生产合格率一下子由60%提高到96%。

    在控制整车的焊接变形和焊缝成型工艺上,他经过100多次的反复试验,自制了可360度旋转的活动螺栓弓形夹具,这一工艺创新不仅节约了大量的型材和工时费用,更为批量生产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和制造经验,此项目获得集团公司创新成果一等奖。

    甘为人梯 孜孜育人

    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卢仁峰在由一名普通焊工成长为焊接高级技师后,他把很大的心血花费在了带徒弟和团队建设上。几年间,卢仁峰带出了40多名徒弟,个个都成了技术上的骨干。他带出的徒弟有“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获得者王文山,有“全国技术能手”、“内蒙古劳动模范”翟兴刚,有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卢仁昌,有兵器工业集团技术能手付阿什楞等。

    卢仁峰带徒弟可谓费尽心机。为了不让徒弟重走自己因理论知识匮乏而走的弯路,他归纳提炼出《理论提高6000字读本》,要求徒弟们强记硬背,然后在实践中理解消化。为了提高徒弟们焊接手法的精确性,他总结出“强化基础训练法”每带一名新徒弟,不管徒弟过去的基础如何,一年内每天必须进行5块板、30根焊条的“定位点焊”,每点误差不得大于0.5mm,不合格就推倒重来。为了有针对性地共同提高,他提出了“案例剖析法”,定期将徒弟们召集在一起,每个徒弟进行一项示范操作,然后大家共同讲评,由他总结。

    为了能将自己所掌握的焊接技巧传授给徒弟们和更多的青工,他把自己的焊接技巧总结成一本小册子,成为全公司焊工学习的“宝典”。他先后总结提炼出了“三顶焊法”、“短段逆向操作法”、“带水带压焊法”等一批操作技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2011年,以卢仁峰冠名的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落后在一机集团,这个工作室是50个国家首批、内蒙古自治区仅有的两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卢仁峰对焊接事业的深爱也深深的感染了身边的人。在他的影响下,他的爱人、弟弟、弟媳等家人共计8人干起了电焊工,其中1人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得“兵器工业集团级技术能手”,2人成为高级技师,4人成为技师,他的家庭成为了名符其实的“焊工之家”。

    从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到带领出一支“明星团队”,卢仁峰用一只手续写着产业工人的辉煌。(王莉)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弘扬兵工精神 传承惠安文化——北化集团惠安公司企业文化成果展成功举办
党旗耀长空——北化集团银光公司党建工作纪实
强军首责勇担当——阅兵前夕 兵器一院保障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集团公司以“尊崇党章 贯彻准则和条例”为主题开展宣教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