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华公司 孙晓兰:精益之山人为峰——读《丰田模式》有感 |
||
|
||
全面推行精益工作,就像组织所有的人员去攀登一座大山,什么才是它的核心?美国人杰弗瑞·莱古编著的《丰田模式》之《精益制造的14项原则》一书,读来倍觉有感,很想与大家分享。 “丰田模式”不仅是一种管理工具,一种管理理念,更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文化力量。丰田的成功多半是靠年复一年渐进式的改善。正是这些经年累月的改善行为积淀了企业优良的精神品质。它将责任落实在改善行动上,把改善行为培养成一种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众多人持之以恒的改善习惯成就了企业追求卓越的文化力量。 “丰田模式”带给丰田生产方式的生命力不是它的精益工具,而是员工。丰田管理层认为,他们打造的是“人”而不是“汽车”,强调制造产品先造人。员工不仅仅是工业人,更是社会人。不仅仅用员工的双手,更要用员工的脑袋。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帮助员工、信任员工并充分授权给员工。把严格执行规范与充满改善的活力,通过精益工具很好的结合起来。在充分尊重劳动者原创性中成就企业。所以,我们在攀登精益之山时,应高度关注“员工”的因素,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攀登精益之山,是一个全员价值观调整的艰辛过程,我们得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思想准备。“丰田模式”提到“生产一线的员工要写出一张让其他人能够了解的标准化作业说明表。他首先必须相信这张表的重要性,避免瑕疵产品、作业失误、意外状况的发生等等。并纳入工作者的想法,这样才能维持高效”。看到这段话,我好像理解了为什么诞生丰田生产方式的思想萌芽是我国解放后大生产时期首钢的“两参一改三结合”。似乎又看到了那种每个人面带笑容参与劳动,参与革新的大生产的沸腾场景。人人有着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有着追求卓越的事业激情,人人通过自己的劳动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丰田模式》让人看到员工在不以短期经济利益为目标的发自内心的追求卓越的改善行为中,实现企业与自身价值共赢。工作效率与时间的研究不再演变为劳资矛盾,而是寻求更好的方法。笔者领悟到:“丰田模式”的本质,“通过释放人的潜能追求卓越”才是组织实现卓越之道。攀登精益之山,我们需要科学的方法和高度关注员工,实现真正以人为本的全员参与。 你准备好攀登精益之山了吗?山险人则峻,山高人为峰。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