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责任与创新 > 管理创新 > 班组建设

生产一线上的无悔青春——记晋西车轴专用分公司后勤车间机电修班

发布时间:2014-01-23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晋西车轴专用分公司后勤车间机电修班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集体,全班共有8人,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这样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生产一线上,以高涨的学习热情、精湛的业务知识,赢得了大家的信赖和称赞,成为分公司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浮夸浮躁,在平凡的岗位上放飞着自己的青春梦想,让我们走近他们,去领略青春的风采。

  青春在平凡中升华

  机电修班的日常工作纷繁复杂,每天都要对分公司的所有设备进行点检和巡检,还包括水、电、暖等公共设施,检测点密如蛛网,遍布分公司各个角落,但他们却对这些设备了如指掌。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机电修班的员工需要24小时随时待命,跟班生产。无论是十几米的高车上,还是终日阴冷的下水管道里,总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接线、拉电缆、修设备、修门窗、通下水、换水笼头,登高爬低,无所不能,成为员工眼中的“消防员”,保障了生产的有序进行。

  在维修任务繁忙时期,机电修班的员工仍坚持对设备进行逐一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并将检测到的故障问题记录到随身携带的记录本上。问题解决好以后,维修人员会询问设备使用者的使用情况,如恢复正常就在记录本上签字,使解决故障问题得到有效闭环。如遇解决不了的问题,维修员会记录故障原因并及时汇报给班长,由班长协调相关人员解决。

  2013年10月,分公司接到500辆K1转向架的生产任务,要求一个月交付完成。面对任务繁重、交货期限紧张,各工序人员紧缺的困局,这群年轻人在正常维护设备的前提下主动请命,包揽了K1转向架的包装工作,解决了燃眉之急。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每天除了要完成本职工作,还要在室外包装、发运产品,有时工作到凌晨3点左右,为K1转向架任务的顺利完成尽了最大努力。工作不算轻松,但这群年轻人却认为:“生产任务繁重,设备维护量大,设备其实和人一样,你对它好,它就对你好,平常维护时,多走走,多看看,别等到坏时再去修,对设备要像对兄弟一样。”

  青春在智慧中闪光

  机电修班员工的学习热情在分公司是出了名的。平日里,员工们一有时间就去找那些技术过硬的老师傅们“聊天”,向他们讨教修理经验;还利用业余时间上网查资料;为了方便阅读,他们还自费购置了一批专业书籍,包括《电工识图400问》、《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等,在休息室里开设了图书角,方便大家学习、探讨和研究。为了弥补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加强实际操作训练,他们主动要求分公司开设PLC培训、电焊机维修等专业培训,来充实自己的薄弱环节。勤学好问的机电修班人在技术上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本领,遇到一些小问题,常常是听一听齿轮箱的声音就可以准确地判断出症结所在。

  为了响应集团公司“降本增效”的号召,员工们在维修过程中坚持“能修不换、精打细算”的降本思路,利用所学知识,开展修旧利废和“小改小革”活动。大家共同努力对分公司多年积累的废旧设备进行了维修,共计维修电焊机15台、角磨机20台、电动扳手5台,节约了30余万元的维修费用和设备购置费。

  在维修工作过程中,机电修班的员工喜欢开动脑筋,对生产上的问题特别上心。青年员工王璐在生产线上看到,转向架转盘由于设计缺陷,在转动过程中需要多人配合才能转动,给员工造成了不少麻烦。为此,他暗下决心要对转盘进行改造。通过细心观察和研究,他从转盘的基础结构入手,发现原来转盘的结构属于八轮摩擦,摩擦阻力较大,是导致转动不灵活的主要原因。在弄清原因的前提下,他大胆改造设计,利用大轴承吃力,小轮辅助的原理,使转盘灵活自如,现在只需要1-2个人就可以完成转动过程,大大节约了人力和员工的工作时间。

  轮轴车间的外圆磨车是车轴轮座磨削工序上所使用的设备,自2010年投产以来,就担任K6、K1货车和外卖(印度、布兰肯等)轴的精加工,使用率极高,生产任务量大的时候容不得半点差错。但是由于原厂家设计不合理,冷却液必须从水泵电机的底部排出,使得冷却液里的废渣难以排出,造成堵塞,导致电机烧坏现象发生,频繁的更换电机是不实际的事情。机电修班雷东、王璐两名员工,自告奋勇,决定对其进行改造。他们互相合作,利用下班时间专心剖析各部位的结构,运用所学知识,最终做出了令人满意的更改设计。他们将箱盖用线切割从中间分开,添加两个合叶,并在排砂装置的纵向挖了个圆形区域放置水泵,安装小于0.25μm的过滤网,冷却液就可以逐级沉淀。同时,把排砂装置左边的隔板掏空,改变了液体流动方向,便于操作人员清理残砂。这样一来,在解决电机烧毁故障的同时又降低了操作人员清理机器的劳动强度,受到一线员工的一致好评。

  青春在奉献中燃烧

  机电修的工作是平凡的,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设备能够正常运转,检修的设备能够高效运行,为了完成这一小小的愿望,机电修班的人却付出很多。

  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生产任务,许多维修工作常常都是在晚上进行的。记得2013年的某一天傍晚,分公司龙门刨床的走刀出现了系统卡死问题,机电修班的青年们接到故障通知后,马上赶到现场,经过勘查,发现是由于机器的润滑油上不去,起不到润滑作用造成的。当时情况紧急,来不及更换新的油泵,青年们就开动脑筋想对策,最终利用手边的材料自制了甩油盘,利用甩油盘将润滑液运送到齿轮部位上,使齿轮得到润滑。当他们擦干脸上的汗水,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时,发现已经到了凌晨。

  2013年12月份,分公司承担着300辆KZ70型石砟漏斗车的生产任务,为了保证漏斗组对组焊日产12辆的要求,机电修班的员工们牺牲中午吃饭、休息的时间,抓紧抢修,力保缩短故障停机时间,保证了生产顺利进行。

  与人们印象中的80、90后不同,机电修班的员工没有周末休息,没有贪玩、恋爱的时间,只有冰冷的机械设备和污浊的机油为伴。但他们没有抱怨,只有进取,用忘我的敬业精神和执着的追求,诠释了一名机修人员的劳动本色。(刘浩波)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