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砥砺铸丰碑——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50年发展侧记 |
||
|
||
在隆重欢庆新中国成立65周年的日子里,我国唯一的独立建制的引信研究所——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方智能微机电集团有限公司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迎来了建所五十周年。 1964年10月9日,第五机械工业部根据中央十五人专门委员会的决定,组建了引信研究所。如今,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走过了五十年的光辉历程。五十年来,以建设引信研发国家队,引领国家引信技术和行业发展为己任,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五十年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自主创新的历史。他先后研制了我国引信行业的数十个“第一”,第一个机电引信、第一个电子时间引信、第一个随机延时引信……为国防科技工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书写了一部强军报国、不辱使命,顽强拼搏、自主创新的历史画卷。 我国老一辈革命家,国防科技的领导人张爱萍上将曾为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提词:“心灵奇巧,威力先导。”这八个大字既是对研究所在引信研究领域的肯定,也是对这里全体工作人员的鞭策与激励。所里的员工都明白,要在这八个字面前当之无愧,不仅需要智慧和才华,更需要拼搏奋斗。 建所五十年来,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先后承担了许多技术难度大、科技含量高的引信研制和测试任务。建所不久,仅用了三个月多的时间就设计定型了我国原子弹引信开关,为我国“两弹一星”工程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干部员工的斗志和士气。在文革期间,所科研工作在艰难中前进,设计定型了国防武器装备急需的引信产品,在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有10项科技成果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春天,引信研制从以仿研为主向自行研制转变,实现了传统技术向高新技术的飞跃,设计定型了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引信产品。进入新世纪,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在高新武器装备研制中大显身手,参研的十七种武器装备参加了国庆60年阅兵,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中组部等五部委授予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贡献奖”。2011年9月,集团公司以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为核心成立了微机电集团,翻开了研究所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伴随着引信科研事业的发展,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的弹箭遥测依靠科研人员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懈努力,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路子,在高价值信息化弹药的研制中发挥着“侦、控、打、评”的重要作用。 五十年来,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荣获国家发明奖9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0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2项,国防科技进步奖106项,其它省部奖267余项。共申请专利249项,累计授权专利134项。 五十年来,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为我国引信行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引信动态特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是引信行业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平台;他是总装引信技术专业组的组长单位,执笔起草了我国“七五”以来的引信技术专业发展规划和预研计划指南;他是中国兵工学会引信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单位,定期出版中文核心期刊《探测与控制》。曾主持编撰了《引信设计手册》和《引信系统设计手册》等大型引信手册,制定了《引信术语符号》和《引信安全性设计准则》等60余项国家军用标准;他还是总装目标与环境特性专业组成员单位、总装通用测试技术专业组成员单位、总装弹头与战斗部技术专业组成员单位。 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深刻的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本,也是研究所的立所根基。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遵循科技人才培养规律,围绕引信技术和弹箭遥测等的发展方向和规划,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下功夫培养行业领军人才。培养选拔中国兵器首席专家2名,集团公司科技带头人8名,总装备部专业组专家6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8名,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3名,集团公司关键技能带头人1名。通过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硕士点的渠道和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给各类人才搭平台、压担子、强激励,促使人尽其才,促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站在五十年发展的新起点上,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将抢抓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坚定不移解放思想,坚定不移推进市场开拓,坚定不移推进全价值链体系化精益管理战略,坚定不移引领国家引信技术和行业发展,实现改革发展的新跨越。(付海贤)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