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能集团 刘建通:勇做科研“尖兵” |
||
|
||
[人物简介] 刘建通,公司火工品研发分中心科研五室主任,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航天、航空领域配套火工品的设计研发。2010年、2011年、2012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庆华公司劳动模范。近年来还荣获特能集团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陕西省创新标兵、科技能手、劳动竞赛标兵等荣誉称号。 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特能集团庆华公司火工品研发分中心有这样一位科研人员,给工友们的感觉是个头不高,身板清瘦,干起技术工作浑身是劲,说起话来亮亮堂堂,一些人形象地称他为“智多星”、“拼命三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凭着吃苦耐劳、勇挑重担的精神,承担了公司多项重点项目,解决了一系列空白领域的难题,为公司产品结构调整和市场领域的拓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他就是火工品研发分中心科研五室刘建通。 知难而进 助力产品市场向航天领域拓展 一项目要求在一个点火源的条件下完成五种功能,并且在时序上有严格要求,技术难度极大。由于产品的设计理念已超出了传统火工品的范畴,航天系统配套的几个有实力的厂家解决不了该难题,不敢接此项目。一段时间,某总体单位向公司求援,希望公司能帮助解决。面对考验,公司也陷入了两难的困境。如果接,就意味着将要面临一系列不可预知的巨大困难。如果不接,该单位与公司后续的合作也可能就此画上句号。 将这么多功能集成在一个产品上完成,公司从未研制过,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在公司领导支持下,刘建通带领研发小组技术人员迎难而上,没有现成技术,就组织查阅大量科研资料;方案不科学,就组织人员对几十种方案进行比较、论证。在那段日子里,他把所有的精力全都倾注于该项目上,每天早上时常是第一个来到办公室,晚上大家都下班回家了,他还在办公室对方案进行论证推敲。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4个月120多天方案的讨论优化设计,项目组将近10种火工品元件、部件与多种机械结构件100余种零件实现了集成化设计,解决了系统在一个点火源、空间小的条件下,要求产品重量轻、动作多、且有时序要求等功能难以实现的技术瓶颈,通过综合试验验证,实现了目标的精确制动,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产品当年便为公司争取700万元经费。经过2012年和2013年的不断改进完善,目前已配合总体完成释放实验及飞行试验产品总装。产品的研发成功,提高了公司在航天系统的知名度,并成功纳入总体单位火工品合格供货方,拓展了产品的应用领域,为公司产品结构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 心无旁骛 研制气体发生器技术 2012年9月21日,特能集团首次科技与信息化大会隆重召开。在欢快热烈的音乐声中,特能集团领导向获得2011年度和2012年度优秀成果奖团队颁发了奖金和奖牌。公司火工品研发分中心某气体发生器项目,成为特能集团2011年度唯一一个获得一等奖的科技项目。代表团队上台领奖的项目组成员刘建通,此时此刻他心情难以平静。 气体发生器是火工品的前沿技术。由于传统导弹用气瓶装置存在体积大、质量重、战时准备时间长且保养维护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已不能适应现代战时需求,总体单位决定研制一种火工类替代产品。经过前期对多家配套单位实际调研,认为这一想法不可能实现。公司科研人员第一时间与总装单位取得联系,并邀请他们到公司进行调研。调研人员抱着看一看的心态来到公司。经过了解,他们认为公司没有实际产品,不相信公司能研制出此类产品,于是决定离去。这时,公司科研人员坚决拦下了调研人员,即刻组织科研人员,在没有前期技术借鉴的情况下,根据对方的功能要求,利用现有原材料在短时间内组装出了一发气体发生器类产品的试验件,现场试验并取得了成功。至此,调研人员带着不虚此行的喜悦,向总体单位汇报了调研情况,遂决定让公司承研该类产品。 担任主设计师的刘建通,白天,他时常穿梭于研发室和试制工段,了解研发的产品测试性能,研究最优方案;晚上,他争分夺秒地查找资料,学习最新的前沿知识。面对压力,他和突击队成员一起连续加班突击研究。每每深夜两三点了,还在画图、还在讨论、还在争执,有的时候甚至累得靠在椅背上就睡着了。为了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用来研究,大家在休息的时间匆忙泡碗方便面简单对付一下,就又开始了研究工作。从构思到图纸设计,从零件研制到试验样品,再从实验论证到成品组装,硬是在一个月内按照总体单位的要求,交上了满意的答卷。最终他为项目设计出了最合理的工艺方案,并和团队先后完成了21个子项目200多次实验。 该气体发生器不仅满足使用要求,还实现了“五新”,即高精度释放速度创新、高可靠性创新、外形结构创新、电发火件结构创新以及多种新技术应用等,具有重量轻、体积小、使用方便、可靠性高、贮存性能好等特点。独创性的设计,赢得了总体单位等用户的高度评价。2010年,该项目荣获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国防科工局科学进步三等奖。2011年,又荣获特能集团科技成果一等奖。目前,在团队成员努力下,已研制定型并实现批产的气体发生器类产品3种,且有多个产品正处在研制的关键阶段,公司也成为目前此类产品研制的唯一单位。 悉心帮带和谐团队谱新篇 作为科研五室主任,刘建通始终将团队建设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之一。科研五室主要承担配套航天、航空领域的火工装配类产品,其结构复杂,难度较大,而新分配的大学生较多,科室共有11人,其中80后就占8位,在传帮带和技术培训方面,他总是以积极、负责的态度在实践中结合关键产品有针对性的做好技术指导工作。他对每位员工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总是尽己所能悉心帮助。在他的带领下,多位年轻同志均能够独立承担主要科研项目,成为技术骨干。同时在其带领下科研五室这个团队近年来取得了许多优异的成绩。 某回收项目,传统技术无法完成功能要求。作为项目负责人,他带领团队根据公司目前药剂使用状态,多次优化方案设计,反复试验计算,最终通过化学降温与物理降温结构设计方案,解决了在大药量下药剂燃烧对气囊的烧蚀、残渣过滤及防水密封性设计等难题,为总体解决了项目一大难题。通过对优化设计某项目演示验证阶段产品方案,极大提高了产品产气裕度。2008年至今,他和团队设计并研制的某3种产品均属国内首创,使公司在航天系统及航海领域名声大振。 正如他的名字一样,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刘建通在科研的道路上,用自己的辛勤努力和结结实实的步伐,走出了一位科研“尖兵”的美丽和辉煌。(牛高荣 何峰 彦屈 玉利 游国松) |
||
关闭窗口 |
相关链接: |
弘扬兵工精神 传承惠安文化——北化集团惠安公司企业文化成果展成功举办 |
党旗耀长空——北化集团银光公司党建工作纪实 |
强军首责勇担当——阅兵前夕 兵器一院保障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
集团公司以“尊崇党章 贯彻准则和条例”为主题开展宣教月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