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想做好 就一定能做好——记晋西工业集团劳动模范、晋西精密机械公司机加车间员工张安宁 |
||
|
||
一个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才能担当起“劳动模范”这一荣誉称号?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或是不计得失、默默付出,想必大家心中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但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晋西集团晋西精密机械公司的劳动模范张安宁,却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经历,从最初大家眼中的“刺头”,到现今人人称赞的模范,他的转变,不仅仅是进步,更是一次人生的蜕变。 端正工作态度 实现人生转变 平凡不等于平庸,起点不决定未来。1986年,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张安宁,青涩而莽撞,再加上对未来的迷茫,让他对自己的工作总是不满意,甚至有时候还故意挑起点小事端,为难领导和同事。那时的张安宁也就成了车间里让人头疼的“人物”。 改变来自一场文化讲座。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安宁聆听了著名学者陈大慧关于传统文化的讲座,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使张安宁的心灵得到了洗礼。再看看身边的同事,虽然没有高额的工资报酬和舒适的工作环境,但大家都在尽心尽力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体现自己的价值。张安宁幡然醒悟,原来生活的精彩就在身边,他决定“痛改前非”,好好工作。 态度决定一切。端正工作态度后,张安宁像变了一个人,在加工每一个产品时,都秉着“事勿忙,忙多措;勿畏难,勿轻略”的态度。有一次,机加车间接到某产品的生产任务,要求在3天之内必须完成,面对如此紧急的生产状况,张安宁临危受命,加班加点工作,不仅保证了任务按时完成,而且他还在工作中处处留心,认真研究产品加工工艺,提出合理化改进建议。因为他知道,这是领导对他的信任,更是他实现人生转变必须经历的考验。 渐渐地,公司领导和身边的同事都看到了张安宁的转变,领导也放心把任务交给他干,同事们也乐于和他合作。现在,他作为机加车间的现场管理员,更是以身作则,在每周的卫生检查中,他不仅将自己的车床清扫的干干净净,而且还要把车间的工具箱打理干净,把各种毛胚、成品对号摆放。在平时的工作中,他还时刻注重按照现场管理的要求操作,并组织大家将车间的现场进行整理整顿,把机加车间的生产现场管理得井然有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如今的张安宁,已经从最初的那个人人头疼的“刺头”,慢慢变成了大家心目中的好同志。得到大家的赞许,张安宁工作更加努力了,不管车间分派什么工作,他都随叫随到,不推诿、不讲条件,确保保质保量完成。 创新改进工艺 提升生产效率 车间里流行这样一种说法:“紧车工,慢钳工,不慌不急是电工”。由此可见,车工岗位要求员工必须熟练操作,尽力提高生产效率。作为一名车工,张安宁积极响应公司号召,大胆进行工艺技术改进,努力提升生产效率。 在完成产品零部件支撑架车削加工任务时,由于工件的不对称,张安宁自己设计加工芯杆并与主轴配合,在工件上加以配重,很好的完成了工件的车削任务。 作为一名一线的劳动者,张安宁的经历,可能不会被复制,但他却用实际行动,向大家证明了起点并不能决定未来,不论是对待工作,还是对待生活,态度决定一切。“只要想做好,就一定能做好。”这是张安宁的人生格言,更是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一名基层劳动者最朴实的人生情怀。(郝燕)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