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责任与创新 > 管理创新 > 合理化建议

精益从小事做起

发布时间:2014-04-10

  随着精益生产工作的不断深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一机集团公司广大职工深受启示,他们用精益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在各自岗位上不断创新、改善,正收获丰硕成果,尝试成功的喜悦。

  人物一:改善明星--曹永胜

  曹永胜是一机集团四分公司403车间一名身兼多设备的铣工高级技师。说起曹永胜,人们称呼他是“改善明星”,之所以这样说,因为他遇到难题善用“改善”思维,最终取得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效果。

  车间某零件试制中,没有合适的刀具。成了难题。工艺要求在圆盘型零件边缘处铣一个直径40㎜的键槽,可是普通铣刀最小直径是50㎜,另外,零件材料特殊,有粘性,用普通刀具特别费刀。对于每批次上百件的任务来说,提高效率,势在必行。曹永胜左思右想,想出一个一本万利的办法,用普通铣刀的刀套装一把直径40㎜的可转位数控铣刀,装在简易数控铣床上加工。这个办法一直被延用至今。

  曹永胜说:这种方法减少了换刀,对刀的次数,而且机床转速提高,进给量增大,生产效率提高一倍。他还算了一笔经济账,每个批次按200件计算,每年按10批次投产,节约刀具费用一万多元。这样的改善对他来说已记不起多少次了,改善夹具,改善工艺,改善加工方法,曹永胜2013年改善成果八项,给车间带来经济利益非常可观。

  人物二:节约明星--常东升

  常东升同志是一机集团四分公司403车间一名青年钳工,是车间出了名的实干青年。

  说起常东升,人们称他是“破烂王”。 打开他存放钻头的盒子,大的、小的、长的、短的各种规格的钻头让你尽收眼底。他说:“这些有的是别人打算报废的,我看着挺可惜的,就收留起来,这些钻头不一定啥活都能用上,但说不准儿哪天就派上“大用场”。现在科研产品件数不多,一支新钻头费用不少,我用这个就省下了。”

  在他工具箱里我们还看得到了旧扳手,钳子,螺丝刀 ……,这些“破烂”在他眼里都是“宝”。擦设备用过的棉纱他都要二次利用,擦完地上的油污才处理掉。

  人物三:创新团队--409车间一工段

  一机集团四分公司409车间一工段是四分公司出了名的“苦力”班组,其原因是班组承担着分公司各种车辆的行动部件装配,零件体积大、形状复杂、零件重,多年来一直是四分公司劳动强度最大和人为因素影响生产进度最大的班组。

  在生产某产品平衡肘总成中的负重轮轮毂装配任务时,每次装配都需要用铜棒﹑铜锤一个一个的把负重轮螺栓砸入负重轮的10个孔中,由于基数大,每个批次至少装配60个负重轮毂,造成生产现场拥挤、员工体力透支、工作效率低。为能解决这一难题,班组成员集思广益,按照零件装配尺寸的要求,利用与负重轮毂外部尺寸相符废弃的减振器壳体总成与负重轮轮毂总成焊接成装配压装夹具,在四柱液压压力机上进行压装,在压装中仅需一人便可以独立的完成。不论任务有多紧,也可以顺利的完成,劳动强度大大降低降低,安全可靠,工作效率较原先提高了5倍,能够保证工艺图纸要求。

  在一机集团各生产单位,不止曹永胜、常东升、409一工段等这样的先进个人和优秀集体,现在,精益思想已在他们脑海里根深蒂固,每个人都感受到了精益生产带来的好处--效率提高了,成本节约了,质量提升了。

  截止目前,一机集团四分公司合理化建议参与率达100%,实施率98%,节约创造经济价值717.7万元,实实在在起到了降本增效的作用。(张丽虹)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