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的心愿——记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张学海 |
||
|
||
2014年12月29日,当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特种技术装备公司的模具钳工张学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喜摘全国技术工人界的最高荣誉--“中华技能大奖”时,他感到了无尚光荣。这一被称为中国产业工人的“诺贝尔奖”,不仅是对他参加工作23年间,从一名徒工逐渐成长为一名高技能、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得到了国内外同行尊重的肯定,更绘就了一个产业工人的人生彩虹。 集团公司首批“关键技能带头人”、“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能手”、“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技术能手”、“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全国首批装配钳工国家级裁判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中华技能大奖”……今天的张学海,身上的光环实在太多了,让许多人羡慕。面对所有的种种,张学海有着自己的心愿--为中国兵器工业系统、为一机集团公司更多的新产品研发贡献力量、把更多的工人培养成为专家级技能人才。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工作重心在岗位上,那才是值得投入精力、奉献热血的地方。 时代在进步,人不能总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即便今天的张学海已经站在模具钳工技术的前沿,但他仍在对自己加码。用他的话说,一身本领就为了打败科研生产中的“拦路虎”。他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除了学习各项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自学了AutoCAD、UG等计算机应用软件,通过互联网了解先进的模、夹具制造修理技术。多年来,他先后提出QC成果、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项目50余项,在生产中攻破60多项科研和军品难关,为公司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00余万元。“伏虎将自有降虎神通”,凭着扎实深厚的钳工理论技术,再加上勇于探索的胆识和勇气,这些在科研、生产中冒出的“拦路虎”遇到张学海都显得脆弱和渺小了。他说,人都有向高处走的愿望,你掌握的东西越多,你越是能站在更高的层次去做技术含量更高的工程。我要进一步学习,去欣赏更美的技术风景。 一个人的能力再大,也做不了多少。如果我能把自己有限的知识传授给尽可能多的人,就等于把一个人的能力放大成一个团队的能力。张学海说到也做到了。 从92年与模具钳工技术结缘到今天已经23年了。张学海在工作中潜心总结了许多技巧。应该说,这是他智慧与汗水换来的结晶,也是他作为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的独特优势,可他却再一次向自己发出了挑战--在张学海国家级“大师工作室”中将这些年总结的技术一一传授给热爱模具钳工技术的年青人,让它们成为年青工人快速成长的“武器”。他对徒弟们说:“咱们虽然没进高等学府,但学会、学精一样技能同样能实现人生价值。”抱定这种信念的人,他工作的含金量才是最大的。 做工人就要做最优秀的。张学海常说:“我就是把模具钳工当成艺术工作来对待,让人有美的享受”。这是何等的洒脱,何等的自信。他用知识立本、技术立身、奉献立业的精神证明着--英雄辈出的年代,工人有为!(一机集团 王丽) |
||
关闭窗口 |
相关链接: |
弘扬兵工精神 传承惠安文化——北化集团惠安公司企业文化成果展成功举办 |
党旗耀长空——北化集团银光公司党建工作纪实 |
强军首责勇担当——阅兵前夕 兵器一院保障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
集团公司以“尊崇党章 贯彻准则和条例”为主题开展宣教月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