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东风好扬帆——豫西集团河南江河公司“369”人才培养工程建设纪实 |
||
|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豫西集团河南江河公司创新管理、技术和技能三支人才队伍培养方式,积极构建“369”人才培养工程,精心制定方案,确定具体措施,扎实推进,合力育智,赢得了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东风,助推了公司快速前行。 补“短板” 打造“快舰”动力之源 “369”人才培养工程,是指在江河全公司范围内挑选出30名35岁以下的管理人才、60名40岁以下的科技人才以及90名35岁以下的技能人才,作为公司青年骨干力量进行重点培养,采取差别化的手段,开展针对性培养,力争通过3至5年持续性的培养,使“369”重点人员在职业素养和履职能力上成为公司的骨干人才、拔尖人才,在生产经营和各项管理工作中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由于受地理位置、交通不便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高端创新人才匮乏,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短板”。为了解决企业发展的人才“瓶颈”,公司提出了“369”人才培养工程规划,从一个更高的纬度,把“369”人才培养工程作为公司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 根据规划要求,从职业生涯设计考虑,公司总体规划,为公司人才发展制定了具体的方案和措施,人力资源部、党委工作部具体负责“369”人才培养的选拔、培养、考核等工作,通过培养工程的实施,补齐企业发展存在的人才“短板”。 汇“资源” 合力“撑帆” 正远航 首先是光盘培训。人力资源部精心为技术、技能人才挑选了6讲《80、90后员工职业素养提升》;党委工作部为管理人才挑选了10讲的《干部是逼出来的》与5集的《管理创新》,每月安排固定时间认真组织学习。 其次是专家上讲台。公司安排豫西集团科技带头人张琦为大家讲授了《金属成型、工艺技术》,以较高的视野为大家讲述了金属成型和工艺技术机遇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管理人才培训班则安排经营计划部的周艳玲为大家讲授了《公司十三五规划的思路》,讲述了公司前期的发展以及公司十三五军、民品发展思路。 其三是名师带徒。公司制定了《名师带徒、骨干带徒管理办法》,特别是“369”人才中的技术、技能人才必须按办法执行, 第四是现场观摩。公司精心安排河南省技术能手、高级技师常发旭和陈少武,在车间进行了《薄壁(气缸)加工操作》和《异形材料的焊接》现场技术操作演示观摩,两位技能带头人精湛的技艺令观摩者叹服,高度引领了现场观摩者梦想的思维,更引导大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严实相济,知行合一。 第五是管理论坛。党委工作部给学习人员布置管理论坛课题,从上交论文中精选出《浅谈5吨炉的现状与管理》、《立足本职,发挥军工人正能量》、《浅谈如何让青工在岗位上创新创效》等优秀论文,周兵兵、卢祥胜、李英鹏等上讲台进行发布,他们从立足岗位成长过程,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自己工作的经历与收获。 赢“东风” 快速发展好扬帆 “369”人才培训工程,得到了公司党委、总部的大力支持,公司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单位也积极行动,培训工程将企业优势资源集中于一个“点”上释放出来,实现了公司管理、技术和技能人才的“撑杆”飞跃,使不断“蝶变”的“369”人才添智江河。 小荷初露,青年技术人才钱学宁、李耀磊、刘玉卿等开始在公司的科研开发中展露头角,钱学宁在公司新开发的军品F1、F2和复合材料,以及民品的工装设计、工艺编制等方面成绩不俗;技术人才卢祥胜完成了重点设备1800吨水压机和型件分厂50吨多工位母线加工机等的技术革新与改造,提高了设备效率,节约了成本,“浮动穿孔针定位指示调整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张磊在铜异型材挤压、拉伸加工方面积累工作经验,不断攻克工作中的技术难题,提高了产品的材料利用率和成品率,成为民品技术领域的青年佼佼者,“空心母线成型技术”荣获平顶山市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技能人才魏硕、李钰静、周梦珠、岳鲁帅在公司的生产经营中,技能过硬、敢打胜仗,做出了自己的新贡献。 齐心汇江阔,风好正扬帆 “369”人才培养工程,通过拓渠道、宽领域、汇资源的培训方式使三支人才队伍得到了快速成长,更为新常态下河南江河公司的改革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源泉。(贺敬涛)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