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我们 > 企业文化 > 兵工文苑

原兵总办公厅主任 蔡寅生:战场上的硝烟《军工记忆——抗战硝烟》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5-11-03

  当电视台播放《军工记忆——抗战硝烟》的消息发出后,在微信圈里无数次被刷屏,一次次被转发。我们的一位火炮专家、兵工老厂长周燕生的遗孀人在美国,一集不落地看完,给我发来微信,称赞《军工记忆--抗战硝烟》编的真是不错!历史上的真人真事真录像,这些健在的老人都能找到确实不容易。可见该电视片引起的反响多么强烈?

  我作为一个退休的老兵工,有幸接受了该片的采访,参与了审片工作。在这里我想把我的观后感与大家一起交流。

  《军工记忆——抗战硝烟》是一部人民军工再创业的历史。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官田兵工厂成立后的两三年内,人民兵工厂迅速发展到了80多个,职工近一万名。然而经过一次长征,到达陕北的老兵工仅剩下十几个人,加上陕北苏区的兵工厂总共才百十号人,这就是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提及的在吴起镇见到的那个兵工厂。抗战期间,八路军、新四军不得不重建人民军工,从头再来,进行第二次创业。到1945年初,兵工厂已达到130多个,职工2万多人,生产规模与技术水平都有了长足进步。这是人民军工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

  《军工记忆——抗战硝烟》是一部人民军工的抗战史,人民军工既是生产队,又是战斗队,既要生产武器弹药支援前方,又要参与反扫荡,背着设备打游击。《黄崖洞保卫战》,就是人民军工配合八路军,为保卫兵工厂而展开的激战,取得了敌我伤亡6比1的著名战例。人民军工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抗战八年间除完成大量修械任务外,还生产手榴弹450万枚,地雷20万个,子弹780万发,长短枪一万多支,枪榴筒、掷弹筒6000多支,迫击炮900余门。为东方主战场长期坚持抗战 并夺取最后胜利 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军工记忆——抗战硝烟》又是一部人民军工的科技进步史。一部由修枪修炮,到造枪造炮,由复装子弹到造子弹、造炮弹、造火炸药的技术进步史。片中可以看到人民军工在毫无工业基础的山沟里,凭着他们的智慧与拼搏精神,用陶瓷缸垒起来的“缸塔法”制造硫酸,用土办法制造出现代化的无烟发射药以及烈性炸药,用焖火法解决了白口铁的韧化,生产出了铸铁的弹体。随着技术的进步,根据地兵工厂的产品品种越来越多,产量越来越高,武器弹药的威力越来越大。

  《军工记忆——抗战硝烟》还是一本“抗战军工的英模谱”,一大批热血青年,一大批知识精英,从祖国各地、从海外纷纷投奔抗战根据地,壮大了人民军工的队伍,提高了队伍的素质。影片把李强、刘鼎、沈鸿、钱志道、吴运铎、赵占奎、刘贵福等众多英雄模范鲜活的形象展现在了人们面前。在他们的身后 还有无数无名的军工英烈战死于疆场,牺牲于生产事故现场,根据地一座座军工烈士纪念塔就是矗立在人们心中的历史丰碑。

  《军工记忆——抗战硝烟》用五分之二的篇幅介绍了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战军工,这在历史上还是首次,使我们知道了在中缅边境的大山深处还藏着个飞机厂,使我们认识了国统区的红色兵工厂长李承干。在中国近代军工的发展史中,民国政府的军事工业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章。抗战时期,在我党倡导的抗日统一战线中,他们与根据地的人民军工是同一条战壕的战友,怀抱着同样的抗日救忘、军工报国的大志,同样为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和付出了重大牺牲。所有这些,历史都不会忘记,也不该忘记。

  《军工记忆——抗战硝烟》拍摄了大量的实景,采访了一百多人。尤其是数十位耄耋的老军工走上了荧屏现身说法,其中就有我们很熟悉的老兵工韩怀智、庞天仪、孙洪品、苑纪、杨渺等,着实感人至深。他们讲述着战争的残酷,他们叙述着战时生活的艰苦。他们说,开始时的兵工厂就是个铁匠铺,几台老虎钳、手摇钻。造步枪靠的是“刘贵福的榔头,沙门远的錾子,杨子山的锉刀”。他们用石碾子拉出了来福线,用“一硝二磺三两碳”制成了炸药,用陶瓷缸、陶瓷管造出了硫酸,用大鉄锅脱脂,陶瓷缸硝化,石磨压延,土炕烘干,菜刀切片,制成了硝化棉。他们冒着生命危险造出了感度极高的烈性炸药硝化甘油。从而使我们能够制造单基药、双基药等先进的无烟药,也使我们的炸药性能上了一个大台阶。他们创造了连西方记者都感到惊讶的奇迹。老军工们以亲身经历极其生动地为我们阐述了什么是老兵工精神,诠释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这16个字的内涵与精神实质。

  《军工记忆——抗战硝烟》还告诉了人们许多朴素的真理。武器就是战士的生命,“为了缴获一挺机枪有时牺牲了一个班”,“我们既不是‘怪魔’,也不是‘愚笨’。而是因为缺乏武器弹药,不能不以血肉之躯与敌寇厮杀。”听了这些话,我们军工人有何感受?国不强就要挨打,没有强大的国防科技工业,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我们得多流多少血?多牺牲多少人?多付出多大的代价?我们军工人肩上的责任多么的重呀!此外,国统区军工厂西迁历程的悲壮,也告诫人们,国防建设不能没有战略纵深的部署,和平时期绝不能忘记军工动员,不能不在平时做好战时的应急预案。这些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历史教训,永远值得我们牢记心间,并付诸于实践之中。

  今天我们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的是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缅怀先烈,珍爱和平。我们绝不能忘记我们所走过的艰辛而曲折的道路,绝不能忘记无数英烈先辈们所作出的贡献和付出的牺牲。我们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为建设强大的国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奋勇前进。中国军工任重而道远!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