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工人的旗帜 国防工业的荣耀——记工人发明家、全国劳动模范倪志福 |
||
|
||
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近70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无数个献身国防事业、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优秀员工,他们像一颗颗璀璨的明星照亮着北方人前行的征程。被称为工人发明家的倪志福,无疑是他们当中的翘楚——作为我国第一个登上国际科学讲坛的工人工程师,他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革新能手、发明家,并最终成为国家重要领导人。倪志福和“群钻”精神,点燃了几代北方车辆人爱科研、爱创新的激情,更成为北方车辆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代兵工人在服务国防现代化建设、服务国家经济发展中不断创新求变、一往无前。 打破常规的“倪钻” 1933年倪志福出生在上海川沙,1950年进入上海德泰模型工场学徒,1953年6月,被分配到国营第六一八厂即现在的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五分厂,成为一名钳工。他和当时的许多年轻人一样,整日埋头工作、学习技术、钻研技术,在忙碌的工作中释放着火热的青春。 1953年10月,工厂接到一批紧急任务,修理抗美援朝战争中破损的装甲车,倪志福被分配加工CY-76自行火炮侧传动放油孔盖板上的放油孔,该零件材料为特种装甲钢板,硬度高、强度大。起初,倪志福用普通麻花钻头打眼,钻半天才能打通一个眼,一天下来竟然烧坏了12支钻头,效率很是低下,后来他改用几种国内外先进的钻头也都一一失败。 普通钻头怎么就无法攻克特种钢呢?一定会有办法的--不服输的倪志福开始了艰难的探索。他开始查阅有限的钻头资料,与技术人员一起研究钻孔工艺,把一支支烧坏的钻头进行修磨,磨了钻、钻了磨,经过反复摸索和试验,终于磨出了一只三尖七刃的新型钻头。 这种新型钻头打破了百年来钻头刃口平直的常规,将传统“一尖三刃”的普通麻花钻改成“三尖七刃”,解决了完成任务的关键难题,这种钻头被命名为“倪志福钻头”。科学鉴定和生产实践证明,“倪钻”和普通的麻花钻头相比,具有定心好、钻速快、功效高、寿命长等优点,被称为“机械工业金属切削行业中的一项重大革新”,在今天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1964年,“倪志福钻头”获国家科委颁发的发明证书,1964年8月,世界科学讨论会在北京召开,时年31岁的倪志福代表中国工人第一次登上世界科学讲坛,宣读了他的论文《倪志福钻头》,赢得了与会的44个国家和地区科学家们的赞誉。1986年10月21日,联合国世界产权组织向倪志福颁发了金质奖章和证书。2001年底,国家知识产权局确认其拥有“多尖多刃群钻”的实用新型专利。 突显博大胸怀的“群钻” 倪志福不但在钻头上精心研究,使钻头精益求精,在生产工作中更是干劲十足,他所领导的钳工小组,能按日按旬完成工作,他们总是开动脑筋,想办法改进工具,以巧干突破各项关键,在解决关键产品时,人人做钻模,个个改工具,他们以“打眼钻模化、划线机械化、钻削强力化、装拆快速化、手工作业机械化”为目标,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倪志福和他的团队成为当时北方车辆集团员工们学习和赶超的榜样。 在倪志福钻头取得成功后,他没有满足已有的成绩,而是继续不断地研究和试验,精益求精,努力将钻头再提高一步。后来他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研制出一套适应不同工艺特性,能钻不同材料的7种型号的系列钻型。 因为钻头一举成名,可倪志福却认为,在改进定型过程中得到了各方专家和技术能手的支持帮助,倪志福钻头的成功有无数人的汗水和努力。1965年,倪志福在《机械工人》杂志上发表文章称,倪志福钻是群众智慧的结晶,应该把“倪钻”改名为“群钻”,“倪钻”最终更名为“群钻”。从“倪钻”到“群钻”,一字之差体现了倪志福的博大胸怀和谦虚质朴的品格。 心系发明创造的领导人 倪志福在北方车辆集团工作了20多年时间,经历了企业修理、仿制、创新三个发展阶段,见证和亲历了北方车辆集团的成长和发展,他和企业员工一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冷热加工并举,充分发挥技术专家、革新能手的作用,自行设计制造专用装备,极大提升了企业的生产能力。 倪志福先后担任过工厂总工程师、企业党委书记。期间,下车间劳动、搞技术革新、大力推动职工群众性技术协作活动一直是他十分看重并始终身体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下,倪志福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并完成了理论分析总结,先后出版了《倪志福钻头》、《群钻的实践与认识》、《群钻》等理论书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为发明创造活动的积极实践者,倪志福始终心系科技发明,离开北方车辆集团后的1985年,他作为牵头人之一发起成立了中国发明协会。领导并成立了北京市技术交流站,积极开展职工技术交流、推广、攻关等工作;通过市工会技术交流站,组织教授、专家、能工巧匠共同编写了《金属切削理论与实践》等一系列制造技术新著作,受到广大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欢迎。1999年,退休后的倪志福回到了发明家的队伍中,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支持发明创新、维护发明者合法权益,促进发明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工作上。 创新,在这里延续 今天,在北方车辆集团到处都留有倪志福和“群钻”的印记,“群钻”不仅仅是北方车辆人的骄傲,更是北方车辆集团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北方车辆集团文化的DNA,深深影响着一代代北方人的精神世界。 走进北方车辆集团公司的综合展厅,迎面就能看见硕大的倪志福丰碑柱,详细介绍了他的光辉事迹、群钻技术和北方车辆集团建厂六十周年时倪志福的题词;他曾工作过的五分厂,虽经过多次整合重组,但“群钻之家”依然是大家学习厂史、了解北方车辆集团的重要窗口。更为重要的是,倪志福和老一辈北方人“同心同德、勤劳朴实、锐意进取”的群钻精神也成为了北方车辆集团永远的精神财富。 在北方车辆集团这片倪志福曾工作和战斗过的热土上,在群钻精神的感召下,员工们创造着一项又一项佳绩:新中国第一辆履带式装甲车输送车、第一辆豪华大客车、第一辆拖挂式房车,无数的荣耀都体现着北方人的创新激情。刚刚过去的2014年,北方车辆集团某通用平台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大型复杂薄壳车体自动化焊接技术应用研究获得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新一代北方人以累累硕果延续着生生不息的群钻精神。 今天,一个个杰出的工人代表正在北方车辆集团茁壮成长,他们中有登顶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冠军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马小光、有农民工成长起来的高级技师徐树永等,他们作为群钻精神的优秀传承者已成为新时期北方人的骄傲。 群钻诞生已经60多年了。在今天,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群钻”仍然广泛应用于钻床、车床等机械设备,为现代化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群钻”和他所代表的追求卓越、不断创新的“群钻”精神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代北方人在勇于攀登、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坚定前行。倪志福,作为一线工人的旗帜和国防工业的荣耀,必将永远被历史铭记。(北方车辆集团 孟晓辉)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