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工业集团吉林小糸东光车灯有限公司新产品项目精益管理拉动企业规模快速提升 |
||
|
||
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汽车车灯企业作为同时拥有安全性、功能性和外观性三大特性的汽车关键组件,要想持久的占领市场,不断提升市场份额,就需不断推出富有生命力的新产品。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能否将新产品成功的、平稳的过渡到批量生产阶段,是考验一个企业软实力的风向标。 2015-2016年,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东北工业集团吉林小糸东光车灯有限公司的产品构架上升到一个新台阶。一汽大众奥迪Q3PA组合前照灯和全新迈腾B8L组合后灯项目的正式启动,标志着公司成功实现从微型车到乘用型轿车车灯配套,从卤素车灯向全LED车灯迈进的结构调整。 公司承接的一汽大众奥迪和迈腾两款车型车灯项目与以往的新产品开发过程不同。以往产品转移是由上海小糸车灯公司总部负责产品设计、工装模具专机制造、工装样件认可、小批量试制量产后,再移转到吉林量产。而一汽大众的上述两款产品经过一汽大众公司和上海小糸总部协商,最终确定将产品开发的节点前移。从T0阶段开始,上海小糸总部多次派出项目团队和生产准备团队到吉林做技术支持。在此期间,公司项目团队学到了如何使产品达到大众康采恩质量标准、掌握了德国大众BMG试验所需的技术要求。正是这些专业技术知识的积累,和多方技术支持促成了奥迪和迈腾项目的成功落地。 总结公司新产品项目管理的突出特点是:全员参与、关注细节、执行力强。这也是该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快速发展、华丽转型升级的缘由所在。 一、全员参与、资源共享 一汽大众两款车的新项目整体研发日程较一般项目更为紧凑,具有时间短、任务重、压力大、跨地区、多方合作等复杂特点。该项目也是公司首个试制大灯项目。在专职项目人员数量有限的前提下,项目能够成功,依靠的就是全员参与、互帮互助、资源共享。项目担当负责整体项目进度跟踪点检,小组成员由开发、模具、制造技术、质量等多个部门组成,分别负责结构分析及优化整改,灯具优化及效果评估,实验效果验证,修模尺寸验证,模具可行性分析,专机维护,生产保障,专机调试处理等工作。职责明确,共同参与,相互协作,以此保证新项目成功着陆。 同时这两款新项目的产品结构比较复杂。共有模具37套、专机夹具99套。项目前期,新项目的工装模具还不成熟,为满足试验认可及生产要求,项目小组共对模具进行了183项设计变更优化。其中涉及到产品尺寸、配光功能、结构优化多个方面。在设计变更过程中,项目小组为克服时间紧、人手不足等困难,想到了小组成员协同作业的方法。如设备部对模具部支持,制造技术部技术员分担项目沟通工作,质量工程师支援主机厂尺寸匹配等,充分发挥了全员参与、互帮互助、资源共享的优势。 二、关注细节、集思广益 细节是敬业,是专业,是态度。往往因为一个细节没有处理好,就可能使客户对我们的品牌和服务失去信心。在B8L组合后灯、Q3PA组合前大灯试制阶段,该公司的生产制造部门按照“防微杜渐”的指导思想,查找出一千多项批产之后可能出现的问题点,并逐项进行排查跟踪。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在试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没有时间犹豫,此时考验的就是团队基础。只有平时基础细节工作做到位,才能在遇到问题时切入重点、当机立断。 AUDI Q3PA前灯在前期尺寸匹配时,客户提出Q3PA前灯与车身的间隙及平度需要优化。接到客户要求后,项目担当立即组织多功能项目小组,从工艺、零件、设备组装等多方面分析,经过生产、模具、开发技术、设备、质量等部门快速讨论和试验,最终确定优化方案为调整生产线布胶压实工艺、优化配光镜G9点-G11点制件尺寸,从而达到cubing合格状态。 三、团队合作,执行力强 一个企业想要发展,靠的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团队精神。团队用战略获取胜利果实的时候,还要用执行力去打造无坚不摧的竞争力。所以只有执行到位,才能够应对多变的环境,为团队赢得先机。一汽大众两款车灯量产前期,公司要求所有管理人员都要到两款产品的装配现场,亲自操作每一道工序,以便更多的发现问题,避免带着问题进入量产阶段,此时公司打破了部门的界限,畅所欲言,广开思路,每个人都为新项目实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5年三季度,Q3PA前灯第一轮摸底试验过程中发现角灯配光有偏差。项目担当一面组织设计员、质量工程师、模具技术员、工艺技术员到现场进行分析,一面咨询上海小糸总部光学科,对角灯反射镜表面进行研磨试验,更改加工方式,通过对比反射率测量报告,机加工样品反射率较电极火花纹加工样品反射率高5%左右。经过两次研磨后,表面粗糙度提高(反射率约在80%),结合提高光通量(10%),倒车灯配光OK。 近五年来,小糸东光公司的项目管理工作,从无到有、从零基础到现在的可同时承接多个项目工作,这期间的发展和成绩与公司充分利用多方优秀资源是分不开的,与每一个员工的刻苦努力是分不开的。自2011年到2016年,吉林小糸东光车灯有限公司实现了销售收入从1.7亿到5.8亿元的跨越,这样的飞跃不是偶然,这是小糸东光公司高层领导果断决策、推行精益项目管理以及每一位员工兢兢业业工作态度的必然结果。(陈曦陶长松 曹宇飞 宿馨月)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