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铁制动系统拧上“中国螺栓”——记凌云集团太行公司高级技师靳小海 |
||
|
||
从事数控加工十六载,创造了连续3000天安全生产零事故、送检产品一次性通过、工艺试制零废品等多项公司记录,被检验员们戏称为“太行免检产品”。他,就是集团公司关键技能带头人,38岁的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凌云集团河北太行机械工业有限公司高级技师——靳小海。 他曾获得第三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河北赛区数控车工职工组第一名,被授予市管拔尖人才、河北省青年风尚人物、河北省职工创新能手、河北省“最美军工人”、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燕赵金牌技师、燕赵技能大奖、中央企业知识型先进职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务院特殊津贴等多项荣誉。 “数控专家”的成长之路 2000年,靳小海主动从职能处室申请调到精密制造分厂从事数控加工,“刚成立的精密制造分厂正好缺人,我中专学的计算机,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机会。” 然而由于不是科班出身,刚到新岗位的他面对机床一筹莫展,但凭着一股钻劲和韧劲,在师傅的指导下,他从机械制图入手,将业余时间全部用来泡图书馆、学专业书,很快掌握了专业知识,顺利承担起日常加工任务。为了技术上更进一步,他又开始摸索指令的运行过程,中班下班后已是深夜,他一个人留在车间,在机床上编出一段段小程序,利用机床的模拟功能,校核指令是否和自己的理解一致,常常练习到凌晨两三点才回家。 就这样日积月累,靳小海从机加“外行”迅速成长为数控加工能手,掌握了CAXZ、CAD、CAM等现代数控加工方法,能够实现椭圆、抛物线、样条线等复杂型面的数控加工,成长为公司级技能骨干,在全国和集团公司等技能大赛中多次取得佳绩,获得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燕赵金牌技师、燕赵技能大奖等殊荣,2013年还被兵器集团新聘为集团公司级关键技能带头人。 “劳动模范”的炙热情怀 靳小海从事数控加工十六年来,从未出现过设备事故和质量安全事故,实现了连续3000天安全零事故的公司最高记录。靳小海自承担高精尖零件工艺试制任务以来,试制的零件超过百余种,总能保证一次试制合格,创造了工艺试制零废品记录。成绩的取得源于他对工作的赤诚和对自己的近乎苛刻。十六年来,他从未休过一天病假,即使身体不舒服也坚持工作,被同事们戏称为“靳铁人”。2007年初,刚成立的机械分公司承担了动车组制动器关键部件国产化的重大试制任务,靳小海作为技能带头人,全身心投入到试制任务中,放弃了所有节假日,每天坚持加班三四个小时,克服了多项加工难题,试制出的7种产品全部通过国际验收,可替代国外同类产品。但他并不满足,通过改进上述产品的工艺,使每种产品的班产量平均提高了四五倍,当年就实现了批量生产,并推动公司在2008年建立起动车专用生产线,也为国家高铁打破外国技术垄断做出了积极贡献。在靳小海和同事们的努力下,铁路产品产值和效益屡创新高,公司连续六年被客户评为A类供应商。 靳小海有一股钻劲,面对难题,他总是沉稳应对,开动脑筋,独创了很多加工方法。2014年,随着某项目高强螺栓订单量的增加,螺栓淬火后抛光成为制约生产的瓶颈。靳小海临危受命,从简易数控车床的改造入手,到抛光轮、抛光电机的选用,再到数控程序的编写,只用三天时间就完成了利用简易数控车床进行半自动抛光的方案;同时自行设计并制造了不停车抛光夹具,用于普通车床抛光提效,减少了抛光时反复停车的问题,使普通车床的抛光效率提高了30%。 截至目前,靳小海已完成铁路新产品工艺攻关近百项,目前这些项目已形成批量生产规模,帮助机械分公司在短短几年内,产值从几百万元发展到9000余万元,并向着亿元目标迈进,铁路配套产品成为公司三大主营业务之一。靳小海本人也多次被公司评为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被集团公司和省国防工业系统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军工人”,2009年还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获得由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创新能手”的累累硕果 靳小海常说:“刀具、机床、指令是固化的,但人的思想不能僵化,能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才是真正的活学活用。”工作中他善于观察、用心琢磨,记录了近十万字的经验心得,例如对于数控车床的加工过程,他就概括为“开车输试,测锁重开”;对于质量控制,总结为“重要尺寸件件量,次要尺寸隔件量,形位公差不能晾”。他还独创了很多加工方法和设计巧妙的“小发明”,解决了加工难题,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一次在加工锥盲孔时,找不到标准数控刀具,靳小海突发奇想,自制了一把类似于织布梭子但只有一头尖的新刀具,使得刀尖角度小于锥盲孔的夹角度数,避免了加工中的干扰现象,问题迎刃而解,该加工方法还被《金属加工》杂志录用。他亲手设计了许多简易夹具、量具,有效解决了锥件装夹、花盘装夹零件的快速找正、毛坯尺寸不一致造成生产效率低等诸多加工难题,为公司创造效益和节省资金数百万元。因为这些创新成果,靳小海获得河北省职工创新能手、中央企业知识型先进职工等荣誉。 近年来,靳小海积极参与公司合理化建议、“五小”创新和QC小组活动。通过改进加工方法,合理配置刀具,延长刀具使命寿命,将刀具利用率提高到1.3次/刃,使刀具费用降低了24%,节约成本50余万元。通过多次试验总结,确定了刀具方案和加工参数,成功攻克了“以车代磨”工艺,解决了高强度螺栓采用磨削工艺生产效率低下的难题,将螺栓类产品班产量由25件提高到130-150件,创造经济效益70余万元。他主持的“减震基座系列产品工艺技改攻关”、“TOT后续项目工艺攻关”等六七个项目获得公司科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他主持的“提高活塞杆良品率”、“提高制动缸衬套合格率”等课题被兵器集团评为QC成果“一等奖”,“降低制动衬套精车外圆不合格率”QC项目被兵器集团评为质量管理成果二等奖。 在靳小海的带领下,一大批数控青年骨干不断成长,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工薛连山荣获“河北省技术能手”、“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等称号,并与苏会肖、马占桥、霍瑞涛等青工在河北省职工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一大批高精尖技术人才如雨后春笋般脱颖而出,以优质的产品满足客户期待、提升客户价值,助力公司成为铁路制动系统零部件核心供应商。 2014年,公司成立了以靳小海为技术骨干的试制工段,通过生产、技术、管理强强联手、优化资源,确保试制任务在最短时间内顺利通过,通过试制攻关为公司赢得大量新产品订货。2015年,公司以机械公司试制工段为支撑,成立“靳小海创新工作室”,利用人才培养、技能交流、技术传承等方面的技术创新资源优势,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推动高技能人才传帮带的战略实施。目前,机械分公司在以靳小海等优秀技术骨干为主体的员工团队支撑下,引进多条机器人智能生产线,使螺栓类产品实现自动化生产,“高铁零部件全业务全流程协作共享一体化平台”项目被列入河北省“互联网+”制造业重点跟踪项目,助力太行机械公司向着全国高精尖机械加工基地的目标迈进。(徐辉)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