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热爱 所以执着——记晋西集团劳动模范石磊高 |
||
|
||
每天早晨一上班,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晋西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机械加工分厂润滑工石磊高就已经推着他自制的小推车行走在了工房的各个角落,先将分厂南北两个工房的七百多台设备巡视检查一遍,缺油的加上油,需要保养的认真记录好,而一天的忙碌也就伴随着他的脚步开始了。 “干,就要干好” 有人觉得,润滑工工作简单、技术含量低。刚到润滑站工作时,石磊高也没有当回事,可真正干起来,他才发现并非如此。 “因为手忙脚乱打翻了油桶,衣服、裤子、鞋上都沾满了油,闹了个大笑话。”回想起第一次加油时的窘迫,石磊高至今难忘。然而接下来的日子也并不轻松,面对一大堆分不清型号的油品和桌子上堆积如山的加油记录本,更是让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为此,石磊高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个工作拿下。为了能更好的掌握加油方法,他苦练加油技术,积极向师傅了解各类油品的性能和用途。就这样苦苦练习了四五年,现在的石磊高拿起油桶可以做到双手纹丝不抖,在加油过程中无论遇到多细的注油口,都能保证一滴不漏。 “干,就要干好”。这是石磊高一贯持之的座右铭,更是他工作的真实写照。不管是下班以后,亦或是节假日,只要生产需要,他都会迅速到达生产现场。一次晚上十点多的时候,分厂一台旋压机忽然供不上油了,得知这个消息,石磊高二话不说赶到工房,开始清洗设备,一直干到夜里十二点,设备才最终恢复了正常。而深夜加班对石磊高来说,却早已成为家常便饭。为了节省时间,他还为容易缺油的设备配备了备用油瓶,方便操作员工自行为设备加油,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为干好这份工作,石磊高还坚持学习创新。设备的清洗保养是润化工的重要一项,也是最繁琐的一项,每次光准备清洗工具就有二十多件。为了节省时间,简化程序,让清洗工具使用起来更加称手,石磊高自己动脑筋做了不少小发明和小改进。比如站在车上清洗时,一会儿要使用板刷,一会儿要使用油漆刷,来回更换工具很不方便,他就想办法把两把刷子用螺丝连在一起,做成一面板刷一面油漆刷,方便好用。像这样使用简单方便的小工具,石磊高先后制做了十几件,同事反映每样工具使用起来都特别方便快捷。 “热爱工作最重要” “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热爱它,要想方设法把工作做好”,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道出了石磊高的心声。因为热爱,他一直在努力。 刚来到润滑站的时候,这里是分厂最脏最乱、卫生最差的地方,油桶上满是油污,墙上地上也都是机油,每到检查时,用工业碱面往地上一洒,走进去就像踩到泥里。回忆起那时的情景,石磊高笑称:“简直没地方落脚”。但是现在的润滑站,完全换了个模样,地面干净,窗户明亮,温暖的阳光照在摆放整齐的油桶和定制的标牌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石磊高自豪地说:“现在我们这个润滑站比办公室都干净”。 这些改变都源于班长石磊高为工作环境改善做出的点滴努力。搬进搬出油桶磕坏了地面,他就在地上铺上塑胶皮;摆放油桶总是磕到墙面,就规定油桶离墙必须有三公分的距离;以前地上洒了油都是用碱面清理,现在不小心滴上油都会立即用抹布擦拭;塑料片标牌经常有油渗进去,专门购买了铝制标牌,又整齐又干净……一项项看似不经意的小改革,使润滑站的环境焕然一新,成为了分厂的亮点。 “省下的就是挣下的” 为了做到油品“点滴归仓”,石磊高在工作中不断挖掘可以节约的点点滴滴。一次在加油时,他发现用泵抽油后,每次桶底都留有10公斤左右的油抽不干净,为此,他要求并自己带头在每次抽完油后再倒出余下的底油,虽然搬起油桶很费劲,但想到每年能为分厂节约油料1200公斤,大家都干劲不减。 还有一次设备保养中,一次性替换出了十二桶废油,按照之前的方法,替换出的油要全部按照废油处理,看着一桶桶即将处理掉的沉甸甸油,石磊高非常心疼。他翻阅了大量资料,详细了解了各类油品的标号、品质,又向专家进行了请教,认为替换下的46号油完全可以用在普通车床上当30号油用,这一大胆的创新重新利用废油3600公斤,节约了大量成本。 热爱工作的石磊高也收到了工作给他最好的回报——2015年,他获得了晋西集团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提及这份荣誉,石磊高说,他已经把这份荣誉化作了默默奉献的动力,把润滑站打造成为集团公司甚至整个行业的标杆是他的梦想,而他,也正一步步奋进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高洁)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