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持续改善助推精益管理工作落地——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合理化建议工作稳步推进 |
||
|
||
深入推进合理化建议工作是全面推进全价值链体系化精益管理战略的重要途径,2016年,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施效率、关注价值创造,稳步推进合理化建议活动。2016年,全所合理化建议员工参与率达98.43%;有效提案3656条,采纳3512条,采纳率96.06%;实施条数3169条,实施率90.23%,其中91%的合理化建议已实施完成;产生年节创价值311.05万元。 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培训交流 一是确定目标,问题引导。2016年年初,研究所组织召开了专项推进会,安排部署合理化建议工作推进目标与措施,鲜明提出“以突破难点、瓶颈、缺项等实际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有利于工作方法改进、效率提高和降耗的建议”,为全年工作指引了方向。二是组织培训,分类指导。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了不同层面的培训。对基层单位的合理化建议联络员,针对合理化建议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持续改进团队计划活动、节创价值核算流程以及精益管理工具的使用等内容进行培训。对基层一线员工,由合理化建议工作专职人员前往基层单位与一线员工进行面对面交流,将合理化建议的内涵与意义给同员工们讲清楚、讲明白。对新入所员工开展培训,使他们从进入岗位的第一天开始就树立起精益改善的理念。三是拓展渠道,交流提高。拓展了手机微信功能。在“小建议,大改善”微信群中开设了“改善课堂”,宣传合理化建议的内涵与要求,展示改善动态。强化了推广力度。把优秀的改善案例在所局域网“合理化建议专栏”宣传展示,在生产现场通过看板管理的方式展示,增强了员工精益求精、持续改善的信心。 专项与日常互补,助推工作开展为进一步提高合理化建议的质量,突出建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推进过程中研究所采取专项改善与日常建议互补的方式进行。开展了“提品质、保安全”合理化建议专项活动。通过“两专项、两途径、一回头”的形式,把目光聚焦在质量安全工作薄弱环节、解决科研生产过程难点问题上,切实做到专项活动的扎实落地。开展了安全生产专项征集活动。在科研生产月活动期间,紧紧围绕“强化安全发展观念,提升全民安全素质”的主题,积极鼓励和调动员工主动参与,认真思考,积极查找身边安全隐患,提出了关于安全管理、安全技术上存在的不足和改进建议78项,为切实提升研究所的本质安全度,确保科研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打下了良好基础。开展了以“提升装备质量,建设质量强所”为主题的合理化建议专项征集活动,员工针对研究所质量管控、工艺提升、设计改进、流程优化等方面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36项,通过实施改进提升了我所产品实物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开展了以“节能领跑,绿色发展”为主题的节能降耗专项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在为期一周的活动中,员工十分关注节能问题,共提出改善建议38项。坚持开展“五小”活动。在贯穿全年的“五小”专项活动中,来自全所科研生产一线的员工结合岗位主动思考,提交“五小”合理化建议成果130项,涉及全所21个基层单位、近400多人次,全部成果也已运用到了实际工作当中。 优化工作平台,提升管理质量 实施持续改进团队计划活动。以发挥团队在合理化建议工作中的作用为切入点,从5月份开始,开展了持续改进团队计划活动。通过培训交流等形式,引导鼓励广大员工根据从事岗位、承担项目情况积极组建团队建言献策。改善团队活动在资源调配、技术支持、部门协调等方面是有着相对的优势,提升了合理化建议的质量与实施效果,目前已初显成效。现已实施完成的149项团队改善建议采纳率、实施率均达100%,累计节创价值已占到总节创额的一半以上。优化网上流程,支撑高效运行。按照降低成本多做贡献的思路,上线试运行合理化建议节创价值模块,确保每项合理化建议节创价值核算的合理性。结合持续改进团队计划活动的要求,同步完成了管理信息系统团队改善计划模块的上线运行,确保了活动的正常开展。根据日常合理化建议运行实际,对管理流程相关环节进行了优化。 坚持制度建设,规范管理流程 抓制度规范化建设是合理化建议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是及时修订下发《员工合理化建议管理办法》和《合理化建议抽奖办法》;二是在开展的“回头看”活动中,针对合理化建议有效性等实际问题,做好“关口”把控,同时采取网上流程管理与现场实地验收相结合,确保合理化建议的有效性;三是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坚持合理化建议工作及时和定期评审、每季度监督通报、季度考核、奖励兑现。同时结合精益管理组织机构调整,及时调整了合理化建议推进工作组成员,确保了工作的正常开展。(郁蓉)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