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我们 > 企业文化 > 兵工史

兵器离退休干部局党委车道沟二支部 王宇:引进“奔驰”重型卡车的历程

发布时间:2017-04-18

  上世纪八十年代兵器工业正处在战略转变的重要时期,军品订货大幅度下降,军品生产能力大量闲置,兵器工业的经济结构需要调整,民品生产需要大力开发。中央适时地提出了军民结合的战略方针。部领导决定,以六一七厂为基地,引进德国奔驰汽车公司的重型卡车。当时,我在兵器工业部计划司担任副总工程师,主抓引进“奔驰”重型卡车项目,担任编制可行性报告领导小组组长,先后七次去德国奔驰公司进行技术考察和商务谈判。先后历时七年,克服重重困难,突破重重阻力,终于在1988年9月27日与德国奔驰公司签订了引进重型卡车生产许可证合同。在军民结合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个项目是兵器部党组高瞻远瞩科学决策,在李立青副部长、计划司田瑞璋司长的具体领导下,深入调查研究,理顺各种关系,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的重要成果。这个项目是兵器部引进民品生产许可证投资最大的项目,是第一个在生产许可证的基础上,增加了德国银行贷款的引进项目,是第一个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签约仪式,国务院总理李鹏亲自参加的民品项目。

  引进奔驰重型卡车有利于改变我国汽车工业“缺重少轻”的局面;有利于提高我国重型汽车的技术水平,促进我国重型汽车工业的发展;有利于军民结合;有利于充分利用兵器部现有的技术装备和力量,以及生产重车的经验。

  复杂、艰苦的谈判历程

  引进奔驰重型卡车的项目,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在国内克服了重重阻力和困难,在国外战胜了态度傲慢、条件苛刻的谈判对手。

  奔驰公司和中国合作的态度,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七十年代的态度是“态度傲慢,条件苛刻,只建新厂,不求于我”。七十年代原一机部副部长杨铿去奔驰公司考察,并就技术引进谈了几年。当时奔驰公司的条件是:许可证转让的费用2600万美元,工程设计费1亿美元。合同期满后必须交回全部资料。必须建设新厂,不同意用老厂进行技术改造。由于条件苛刻,谈判以失败告终。

  过了七八年后,奔驰公司眼看许多德国公司都和中国合作成功,若不采取灵活的政策,中国的巨大市场将无他们立足之地。于是主动找到兵器部,态度比较积极。我方代表团曾先后七次访问奔驰,而奔驰公司则先后十几次访问我方。虽然奔驰公司的首席谈判代表本达克博士是一位态度傲慢、经验丰富的专家,但经过讨价还价的艰苦谈判,终于取得以下成果:许可证转让费用由2600万美元降为2600万马克。工程设计费由1亿美元降为1430万马克。合同期满不交回资料。总装厂利用六一七厂进行技术改造。合作方式在许可证转让的基础上,并提供德国银行贷款,用以支付从德国或欧洲购买设备的费用。同意安装我方已引进的德国K.H.D公司风冷发动机。

  这些商务谈判的结果和七十年代的条件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同意了换心脏(发动机)的手术。奔驰公司一位销售部总经理说:“奔驰公司是世界有名的大公司,不用我们的水冷发动机,而采用别的公司的风冷发动机是件不光彩的事情,这是一颗咽下去的苍蝇。”

  七年努力终结硕果

  在全国七五汽车产品基本车型发展规划中,关于重型汽车的发展明确提出:兵器部准备引进的德国奔驰重型车系列重型汽车属于重点发展三个系列之一。

  1985年12月国务委员张劲夫参观奔驰公司时表示“中国政府支持这一合作项目”。1986年3月5日张劲夫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奔驰公司董事长里勒博士时表示“我们真诚希望这个项目成功”。

  这个项目是兵器部党组率领部机关和六一七厂广大职工发扬老兵工不怕困难、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优良传统,经过七年多的努力,结出的丰硕成果。

  1986年5月国家批准项目建议书。1987年7月国家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1988年5月在德国与奔驰公司单签了许可证合同。1988年9月27日在人民大会堂,国务院总理李鹏亲自见证下,正式签订了许可证合同。

  在国家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引下,在兵器工业历届班子的领导下,六一七厂广大职工经过二十八年的奋斗拼博,奔驰重型卡车项目1995年全面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如今,北奔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已经成为我国重型汽车行业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覆盖面的骨干企业。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