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自豪“兵工蓝”——光电集团平原光电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
||
|
||
近年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光电集团河南平原光电有限公司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人才强企兴企方针,通过搭建多方位、各领域的综合平台、完善技能人才管理考评机制,增强“兵工蓝领”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一支关键时刻敢冲锋、急难险重勇担当的技能队伍逐步壮大,企业创新创造、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也日渐浓厚。 搭建平台,为长远发展“聚英才” 2004年以来,针对师资队伍中存在的结构性缺陷,公司持续、分步推进了高技能人才师资队伍培养工作,有力规避了技能人才动手能力强,理论水平相对较低的现象。例如,以领导干部和专家上讲台制度、“菜单式”培训、出国培训等多种形式,强化技能人员内外部学习交流,提升员工技能和职业素养。同时,在“导师带徒”基础上,着力打造“老中青”三结合的技能人才培育梯队。同等条件下,优先组织青年员工参加上级工会组织举办的各类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以此为依托,激发青年员工创新创造活力,发挥青年在科研生产管理中的生力军作用。 经过努力,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在公司内部日渐壮大:公司现拥有集团公司关键技能带头人4人、首席技师1人,光电集团关键技能带头人16人。2012年至今,累计举办领导干部和专家上讲台159期,出国培训4人次,参加技术交流、论坛3人次,1名员工新增入选集团公司“青年英才”培养计划。各类技能英才齐聚,为企业连年科研生产重点产品的履约交付提供了智力支撑。 考评激励,给改革创新“添动力” 为进一步拓宽技能人员成长空间,激发其创新创造活力,公司在科研生产的关键岗位、关键工序,选拔拔尖人才,匹配相应待遇与荣誉,激发职工立足本职创新创效的活力。 相继建立了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职业道德和知识水平并重的综合评价体系。2017年6月,公司新增关键技能带头人考评细则,建立了年度考核与聘期考核相结合的考评机制,通过量化考核内容及标准,加大关键技能人员动态考核力度,激励其立足岗位创新创造。此外,公司现有的6个创新工作室持续吸纳科研、工艺、管理等专业人员成为工作室骨干,从体制上保证了理论与实际的对接,技能和技术的协同创新。 2012年以来,6个创新工作室累计完成创新攻关项目200余项,实现创效估算价值2100余万元。在技术技能创新方面,累计解决并完成6项国家重点工程加工难题:其中,“薄壁零件加工方法”在兵器行业得到广泛运用,加工时间为3D打印的十分之一,成本仅仅为五十分之一;成功攻克高精密小模数直锥齿轮加工、高精度薄壁异型壳体工艺项目、高精度异形支架加工工艺项目等的技术难题,运用“数控控制法”代替“展成法”加工,加工效率提高20倍以上,在行业内引起极大关注,公司已申报相关发明专利;提前5年完成光电集团2020年需要解决的十大技术难题的其中一项;发表的《影响轴系精度的原因分析及轴系装校》论文获兵器工业集团一等奖;“系列抛光机”荣获“首届国防邮电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优秀奖”……多项制约企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得以破解,产品质量和新品试制进度显著提升。 崇尚工匠,让“兵工蓝领”更自豪 2017年,梁兵创新工作室荣获“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成为兵器集团的标杆旗帜之一,同年荣获“中原大工匠”荣誉称号,并顺利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赴京参会。2012年以来,以国家级梁兵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创建为依托,由河南省国防邮电工会命名,以中国兵器关键技能带头人王晓毅、吕三雷、李宝生、光电集团技能带头人耿浩、中国兵器科技带头人王恒云5人为代表,创建了5个职工创新工作室,攻关领域覆盖了科研生产中产品设计、精密铸造、数控加工、机械加工、光学加工、总装总调等各环节。 公司持续通过广播、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介,大力弘扬和宣传劳模工匠精神,树立了一大批刻苦钻研、岗位成才、技能贡献的先进典型。《中国国防工运》《中国兵工报》《河南工人日报》及集团公司官网等媒介先后刊登了梁兵、王晓毅、李宝生等通讯报道30余篇,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新创效的良好氛围影响和带动着每一位职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公司将充分对接精益管理理念的落实落地,持续探索符合现代企业管理需求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案,传承和弘扬好劳模工匠精神,更好地推动技能创新成果转化,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光电事业高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倾注更多更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赵紫静) |
||
关闭窗口 |
相关链接: |
兵器工业集团党组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
兵器工业集团党组举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 |
兵器工业集团党组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重要文章精神 |
兵器工业集团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举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联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