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力资源 > 人才资讯

向前,走好脚下的路——记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一机集团钳工高级技师秦瑞军

发布时间:2019-01-15

  参加工作12年来,秦瑞军凭着对钳工专业的痴迷和执着,勤学苦练,不断总结,十年磨一剑,练就了高超的钳工技术,从一名普通的钳工成长为钳工高级技师。工作中的爱岗敬业和学习上的不断进取,使他获得了“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成为了年轻人中的佼佼者。

  勤奋走上成才路

  2005年8月,从技校毕业的秦瑞军第一次踏进工厂的大门。一眼望不到头的厂房、多得数不清的各式机床、隆隆轰鸣的加工声,还有那些紧张而忙碌的操作者,都让他目不暇接。与师父形影不离的秦瑞军,看到一个个铁疙瘩在师傅的手中“精雕细刻”,变成了一件件闪闪发光、精致完美的“工艺品”,他对师父精湛的技艺感叹不已,同时也在心里默默地下定了决心,好好跟师父学习,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出色的钳工高手。

  想要成为一名好钳工,必须具备全面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这些对于一个刚刚毕业、没有任何工厂经历的年轻人来说,谈何容易。勤奋好学的秦瑞军没有退缩,从进厂的第一天他就给自己立下了一条简单却实用的规矩:不懂就问、不会就学。每天,他站在师傅的机床旁目不转睛的盯着每一个加工步骤,向师父请教各类零件的加工原理,动手尝试加工刀具的刃磨方法。宿舍的床头柜上,厚厚的一摞钳工专业书籍是他的“充电宝”,是他周末休息和晚上睡觉前的必修课。工厂里,与师父形影不离苦练基本功;宿舍里,卷不释手提高理论水平;公司举办的每一期钳工操作培训班,从来少不了他的身影。功夫不负有心人。进厂不到一年的时间,他成为了师父的左膀右臂。

  一次,师父因病住院,而此时正好有一项紧急的加工任务。时间紧迫,刻不容缓。秦瑞军主动向车间请缨,担当起了这项窄口任务。该零件工艺复杂,精度要求高,加工难度很大。他从熟悉工艺开始,分析图纸、准备夹具、磨制刀具,连续加班加点,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为车间生产争取了主动。

  在认真工作的同时,秦瑞军还积极参加各种钳工技能竞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进厂第二年就获得了一机集团青工大赛工具钳工组第二名。之后,再接再厉,先后获得了2014年包头市职业技能竞赛工具钳工组第一名、2015年内蒙古职业技能竞赛工具钳工组第一名、2016年第十二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术大赛机修钳工组第九名。

  探索走上创新路

  工作踏实勤奋的秦瑞军还是一个爱钻研、喜欢探索创新的年轻人。平时工作中,别人不注意的细节他总能看得见,别人习以为常的环节他总爱琢磨个为什么。闲下来休息的时候,他喜欢拿着零件翻看图纸,推敲工艺,尝试着让加工方法简单些,加工成本降低些,加工质量更好些。作为“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骨干成员,他经常针对生产中的加工难点进行重点立项攻关。

  在加工某产品时,由于该产品结构特殊,材质硬度低,零件壁薄,在进行钻孔工序时,若进给压力过大,产生局部的变形,影响产品质量,如果减少进给量,虽然质量得到了保证,但工作效率会大幅降低、刀具磨损量加大,影响生产进度。面对这样的生产攻关难题,秦瑞军潜心研究摸索总结出一套新的加工方法。他首先从工装夹具方面出发,结合零件材质硬度,改善零件的装夹方式,增大压装接触面积;同时,结合零件壁薄的特点,不断尝试改进钻头的磨削方式,使原来的面面接触加工,改为点面接触,减少了进给压力;通过反复调试,选择出最佳的进给和转速的参数,实现了该产品的提质增效。

  匠心走上授业路

  秦瑞军一步一个脚印,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和努力,从一名学徒工逐渐成长为一名钳工高级技师。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骨干成员,他不仅把精湛的技艺运用在工作中,同时还热心于新入厂青工的技能传、帮、带工作,经常利用工余时间将自己所掌握的操作技能、加工经验、以及在历次技能大赛中积累的实战技巧等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身边的青工。不管是谁,也不管自己工作多忙,只要身边的工友遇到了技术难题,他总会为其进行耐心的解答,毫不吝惜地将自己的所知所学倾囊相赠。

  在秦瑞军的悉心传授下,身边的一批又一批青年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分别走上了分公司的各个关重生产岗位,成为了各自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甘为人梯,他觉得是一种快乐。(王莉)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武重集团开展“智造争先 强国有我”主题党日活动
江麓集团开展“兵工青年跟党走 革命薪火代代传”主题团日活动
光电集团光电股份架起“党群连心桥”开创“我为群众办实事”新篇章
辽沈集团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共联共享共建共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