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网站:深切缅怀兵工英雄吴运铎,让人民兵工精神永放光芒

发布时间:2019-02-21

  “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要把自己完全交给党,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我要奋斗终生,献出一切。”——吴运铎同志1939年5月18日在新四军军部修械所党支部大会上的入党誓词

  吴运铎,新四军兵工事业的创建者和新中国兵器工业的开拓者,中国兵器制造专家,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特邀全国劳动模范,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苦难童年初心萌芽,为民族独立与解放投身革命九死一生

  吴运铎,1917年1月17日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县安源煤矿。7岁跟着哥哥去矿上的小学读书,由于煤矿拖欠工人的工资,家里的生活陷入困境,到了没有饭吃的地步,迫于生活的无奈,在安源煤矿读完小学四年级便辍学回家去挑煤,捡炭渣。13岁时,在熟人的介绍下,进入了富源煤矿的电机车间,过着艰苦的学徒生活,受尽了资本家的剥削和凌辱,却也练就了一身硬骨头。在煤矿地下党组织的引导和工友们的支持下,他勇敢地跟资本家斗争,并迅速成长起来。1938年,抗日的烽火熊熊燃烧,为了寻求民族的独立与解放,毅然离开煤矿,辗转到皖南参加了新四军,成为一名修械工人,1939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革命战争生涯中,他和战友们一起创建了新四军第一个军械修造车间,成功修理制造了一批又一批前线急需的武器弹药,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新中国兵工事业奠定了技术基础。他历任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修械班长、淮南根据地子弹厂厂长、军工部副部长、大连联合兵工企业建新公司工程部副部长兼引信厂厂长等职。在根据地兵工厂设备简陋,一无资料、二缺材料的艰苦条件下,他带领战友们因地制宜、艰苦创业,成功研制了枪榴弹、平射炮以及各种地雷和枪弹炮弹、手榴弹等武器弹药。为了让前线的战士多杀敌人,他不顾个人安危,舍生忘死地开展武器弹药研究试制,先后三次身负重伤,炸瞎了左眼,炸断了右腿,左手的4个半手指被炸掉,浑身上下残留弹片20余处,身上大大小小留下一百多处伤疤。即使这样他也毫无怨言,始终强忍着伤痛的折磨,坚持忘我工作,用无怨无悔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把一切献给党”的庄重誓言,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兵工事业,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贡献了自己的一切。

  一心为党不辱使命,积极投身新中国国防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吴运铎仍以顽强毅力战胜伤残,坚持战斗在兵工科研第一线,领导和创建了一批兵工厂和研究所,培养了一大批青年技术专家。他先后担任株洲兵工厂厂长,中南兵工局第二副局长兼技术处处长,447厂副厂长兼副总工程师,二机部第一研究所所长,五机部机械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职,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一心为党的兵工事业奔走操劳。

  1957年6月,为发展我国火炮技术,“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作为新中国成立后首批规划建设的兵工项目之一,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所在北京成立,吴运铎临危受命担任首任所长。在研究所的三年多时间里,吴运铎组织筹建了导弹地面设备研究室和团、营、连无座力炮设计组,领导研制了东风1号、东风2号、红旗1号等导弹地面设备和高射机关炮、无座力炮、履带装甲战车等常规武器装备。虽然身有残疾,但他依然经常亲自动手,潜心钻研设计,制作结构模型。在外场试验中,经常与科研人员吃住在一起,为兵工科技创新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使我国导弹地面设备由仿制走上了自行设计道路,一批火炮技术有了重大突破。他重视科研能力建设,根据国家要求,结合研究所实际调整研究室设置,提高科研攻关能力。他注重科研保障条件建设,带领职工“自己动手、土洋结合”,建成了一批实验室,为科研工作创造条件。

  在抓科研生产的同时,他非常关心研究所的文化建设,率先提出并推行安全文化建设,倡导成立了文工团,带领职工修建简易舞台,指导年轻职工排练节目,组织开展首届职工运动会和轰轰烈烈的文体活动,在全所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丰富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在他的关怀下,研究所的文艺节目在北京中央国家机关演出比赛中常常名列前茅。业余生活中的他多才多艺,工于书画、写作,善于发明、创造,在书法、绘画和手工艺品制作方面均有佳作,成为全所职工学习的典范。

  60多年来,研究所干部职工始终以老所长吴运铎为榜样,艰苦创业、不惧艰险、攻坚克难,为我国火炮技术发展和我军装备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身残志坚成就一代工人作家,初心不改为青少年教育成长倾注心血

  吴运铎是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1952年,他以惊人的毅力,写成了近10万字的自述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这本书以朴实的文笔、生动的故事,描述了他个人传奇的经历和光辉的一生。该书一经出版便风行一时,深受青年一代的喜爱,至今已发行1000余万册,并被翻译成俄、英、日、法等多种文字,还被改编成电影《九死一生》,在青年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整整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

  “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一定为党和人民工作一天。”吴运铎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非常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十分重视对青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经常勉励青年好好学习、提高技术、努力工作、热爱兵工、献身科研,应邀为学校、厂矿、机关、事业单位作报告不计其数。他的报告,一是讲他和战友们战争年代的革命经历,启发大家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二是讲人为什么要活着,人活着要有正确的生活目标,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要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他还经常结合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谈感想、谈体会,教育年轻人。每次做完报告,主办单位总是想挽留他吃顿便饭,以答谢他付出的辛劳,但每次都被吴运铎婉言谢绝了。

  1984年,由于身体的伤残和病痛的折磨,他不得不住进了医院。在北京工人疗养院治疗期间,他完全够条件住干部病房,医务人员和单位领导都劝他从普通病房搬到干部病房去,可他却说:“我是一个已经脱离工作岗位多年的老病号,不可能再为党、再为人民创造出什么财富。我的病是需要治疗,但空调、地毯、电话对我的病起不了什么作用。我不从事任何工作,长年在这里治病,已经花掉国家很多钱了,如果我为了个人的安逸,再搬进那里去,那么我就是在拿着国家的钱搞浪费。”一次又一次地劝说,都这样被他谢绝了。他在日记本上深情的写道:“我不能亲自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了,可我的心依然在跳动,我的血依然是鲜红的。我要把我的亲身经历,把我的切身体会告诉青年一代,启迪和教育下一代。”

  1991年5月2日,吴运铎的大女儿吴克在医院陪着父亲,这天上午先后来了三拨客人。谈话中,吴运铎始终精神专注、微笑地面对客人,给人感觉他是个没什么大病的人。所以,客人们都谈了很长时间,并与他合影留念。吴克虽心疼父亲的身体,但却不敢劝阻。因为,父亲给家人“约法三章”:凡是有他电话,有人见他,有人采访他,谁也不准阻挡。时近中午,客人们都走了,吴运铎却累得喘不过气来,喉咙里的痰憋得吐不出来,经医生抢救无效病逝。这位受人尊敬的兵工功臣,在人生道路的余晖晚照中,还在为党和人民忘我地工作,尽自己的最后一份力。

  精神不朽向英雄致敬,忠诚践行兵器工业强军使命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对一切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奉献和牺牲的英雄模范人物,我们都要发扬他们的精神,从他们身上汲取奋发的力量,共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吴运铎就是这样的英雄模范。他用自己的不懈奋斗书写了兵工传奇,生动地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一个兵工战士的精神风范。他“把一切献给党”的铮铮誓言铸就了无私奉献的人生奇迹,他崇高的精神品质和高尚人格如同一座灯塔、一座丰碑,成为穿越时空、继往开来的精神坐标。

  时代变迁,精神永存。人民兵工创建八十余年来,一代又一代兵工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为党的兵工事业不懈奋斗,从创建初期的战地兵工起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步步发展成为我军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装备发展的骨干、全军毁伤打击的核心支撑、现代化新型陆军体系作战能力科研制造的主体。在吴运铎同志诞辰102周年之际,我们深切缅怀他卓著的功绩和崇高的精神风范,大力弘扬“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激励新时代兵工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创新、奋勇前进,为培育世界一流防务集团,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书写壮丽篇章。

查看原文

关闭窗口
动力研究院山柴公司兵工铸造助力“绿巨人”开跑2019-02-12
贾宏谦在江苏部分兵工企业调研时要求:解放思想 建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型企业2019-01-22
多款“兵工智造”助力“嫦娥登月”2019-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