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我们 > 企业文化 > 兵工史

北重集团 郭新燕:兵工人眼中的抗美援朝精神

发布时间:2020-11-04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适逢作家魏巍诞辰100周年。1951年4月,魏巍撰写的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从此“最可爱的人”成为志愿军的光荣称号。

这篇战地通讯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影响了好几代中国人。当年笔者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体会并不深,如今已到而立之年的我,已经在兵器行业从事宣传工作七年之久,再次看到这篇报道,感触颇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志愿军战歌背后,我们看到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冲锋陷阵,血战到底。这一战,拼来了祖国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习近平总书记说:“当年抗美援朝,毛主席总结胜利之道:敌人是钢多气少,我们是钢少气多。”这“股”气就是冲破一切困难,战胜敌人的精神伟力;这股“气”就是一个刚从战争洗礼中走出来的新中国,国家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经济落后,装备不足,却敢于同世界头号强国较量的勇气;这股“气”就是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股“气”就是中国人民的精气神儿。

作为一名兵工人,我将永远铭记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今后,我将在工作岗位上注重理论学习,精益求精地钻研业务,讲好北重集团履行好强军首责的故事,并将北重集团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英雄陈海祥、王守和、曹玉根等事迹进行宣传报道,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

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兵工前辈们,有的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时至今日,健在的也大都已过耄耋。陈海祥老人跟笔者讲述当年那段峥嵘岁月的时候,仍然比较激动,眼里满是自豪。那些战火的经历,一些细节和故事不曾忘记,已成为陈老人生中难以磨灭的记忆, 95岁的陈老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清晰。他告诉笔者:“为国而战,是我一生的骄傲。”聆听了他的事迹,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他身上体现的是对党的无限忠诚和把一切献给党的红色基因。

时光荏苒,转眼70载,我们中华儿女从不曾忘记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70年斗转星移,时间的风雨冲刷着记忆,流逝的是岁月,不变的是精神。战争的硝烟已经过去,我们对“最可爱的人”的敬仰与缅怀,从未改变,抗美援朝精神早已深深融入我们的血液。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人民网:电子院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举办“国防军工建设与人民兵工精神”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圆满落幕
《内蒙古日报》:军工精神的传承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