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1905年-1996年),江苏省常熟人,陕甘宁边区军事工业创始人,三次被评为边区特等劳动英雄,毛主席题词“坚持到底”。
1923年,李强毕业于南洋路矿学堂。1925年6月加入共青团,同年被任命为曹家渡共青团部委书记后又被增补为共青团上海地委候补委员,专职从事工人运动。1929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收发报机。1932年至1934年,被派到共产国际无线电培训班担任教员,主要讲授数学、物理和无线电基本原理。先后担任延安军工局局长、中央广播管理局局长、中国驻苏联的商务参赞、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所长、国家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对外贸易部部长、国务院顾问等,是新中国无线电事业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
1927年7月4日,中共上海区委为迎接北伐军的到来,准备发动武装起义。李强接受了一项特殊任务——为武装起义筹备武器弹药。当时武器弹药管制非常严格,为测试炸药爆炸威力,李强想方设法,经过多次试验,先后成功制造出炸药和手榴弹,在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938年初,刚从苏联回国的李强肩负起延安军工局局长重任。为更好适应兵工厂的战略转移,配合开展好游击战,李强认真研究游击战流动性的特点,为前方生产出一种便于行军携带的小型修理机器。这种非常适于开展游击战的农村环境的机械组合,前线战士们亲切的称之为“马背工厂”。1939-1943年的5年中,陕甘宁边区拥有了28个轻重工业的工厂。李强领导的延安军工局所属工厂共生产步枪9758支,子弹220万发,手榴弹58万余枚,掷弹筒1500门,掷弹筒弹19.8万发,八二迫击炮弹3.8万发,修枪万支,修炮4门,还制造了地雷上千万枚。
1944年李强领导军工事业取得快速发展,毛主席题词“坚持到底”,并授予李强“边区特等劳动模范”称号。
新中国成立后,李强出任对外贸易部副部长兼任我国驻苏联大使馆商务参赞,参与经办156个苏联援华项目,主持并见证《关于苏联政府援助中国政府发展中国国民经济协定》正式签署。担任对外贸易部部长期间,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联合国第七届特别会议,为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作出了贡献。(来源/中国兵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