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志道(1910年—1989年),浙江绍兴人,化工专家,陕甘宁边区基本化学工业和我国现代国防工业的开拓者之一,两度当选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英雄,获毛主席亲笔题词:“热心创造”。
1931年,钱志道考入浙江大学化学系,1938年至1939年先后在南京应用化学研究所和太原理化研究所研究毒气和防毒面具。1938年5月到达延安参加革命,先后任中央军委军工局三厂厂长兼工程主任、紫芳沟化学厂总工程师、东北军工部军工局副局长、一机部导弹部总局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院副院长等职。
1939年5月,钱志道克服各种困难,试制和生产出雷汞、硫化锑、拉火药、子弹底火药,完成复装子弹和手榴弹的生产任务。1940年9月,他响应朱德总司令“提高复装子弹和制造手榴弹的能力,支援前线”的号召,采取措施提高产量,复装子弹由日产三四百发提高到千发以上。在受命筹建紫芳沟化学厂的过程中,他从一张白纸做起,亲自设计生产工艺和工艺流程,和战友一起冒着危险,赴国统区采购材料和关键器材,组织工人紧张施工,仅用一年多的时间,便在贫困的黄土高原上建起一座从基本化工产品到火炸药的制造厂,并在技术水平上达到当时国内先进水平。紫芳沟化学厂生产的硝化甘油、硝化棉等化工产品用于军工生产后,使枪弹、手榴弹、掷弹筒弹和迫击炮弹的威力有了明显提高。
1946年6月,钱志道奉命赴东北建设新区的军事工业。在北大荒,建成一座规模较大的密山无烟药厂。军工部成立技术处后,钱志道组织火箭与推进剂的研究工作,研制成单喷口活动尾翼式4英寸火箭(A3式榴弹)。在推进剂的研制方面吸收了当时国际上先进技术并获得定型,奠定了中国火箭研究的初步基础。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组织并参与步兵信号弹、60信导弹、迫击炮弹、引信以及90火箭推进剂及各种弹用发射药等新产品的设计、试制和生产工作。
从1951年到1958年期间,钱志道作为国防工业的代表,四次随周恩来等中央领导赴苏谈判,参加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56项重点工程项目协定的商谈。
钱志道长期从事火炸药和弹药的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对我国兵器工业及导弹推进剂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来源/中国兵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