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荣典(1916年—2000年),河北唐县人,是享誉根据地的“炮弹大王”,获得 “晋冀鲁豫边区新劳动者旗手”“一等劳动英雄”“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劳模座谈会上称赞甄荣典为“新劳动运动旗手”。 历任太行山黄崖洞兵工厂工人,太原市机械工会主任,华北兵工工会、山西省总工会副主席、太原市机械工会主任,太原市、山西省总工会副主席,全国总工会第六、九届执行委员和第七、八届候补执行委员等职,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在黄崖洞兵工厂,甄荣典承担了炮弹生产最吃力的工种——水车动力(有时人绞)车工。这个工种因体力消耗大实行轮换作业,但甄荣典一直坚持干了五年。他吃苦耐劳,积极生产,刻苦钻研技术,每次搞生产竞赛都是第一名。别人一天车50~60发炮弹,他能车到100发以上;别人车到100发,他增加到150发,别人车到400发时,他又创造了日车炮弹外圆480个最高纪录,《新华日报》宣传了他的先进事迹,被誉为“炮弹大王”。
在日寇扫荡时,甄荣典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边,想出种种巧妙办法保护机器,来避开敌人的破坏。敌人来了,他把机器埋在大河滩里,水渠底,甚至敌人必经的大道上,自己则变成一个英勇的自卫队员,露宿在冬天的山野里,冒着生命危险和敌人“捉迷藏”,保护着军工生产的“命根子”。 1942年5月大扫荡和大清剿,那时全厂工人都奉命令转移,但甄荣典不愿意离开工厂太远,自愿和几个自卫队员留在敌人的清剿圈内,跟敌人坚持斗争。每当搜索的敌人走到埋藏机器的地方,他们就在周围山上向敌人开枪射击,将敌人吸引开来,用生命保护革命财产。生产不忘打仗,打仗不忘生产,炸了再建,毁了重修,不屈不挠,坚持斗争。就在日寇疯狂“扫荡”之下,黄崖洞各兵工厂的生产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1942年生产50炮167门,50弹28000多发,八二迫击炮弹1600多发;到1943年生产50炮350门,50弹48000多发,八二迫击炮弹4200多发,创造了战争年代武器研制生产史上的奇迹。
甄荣典的群众观念很强,善于团结工人师傅一起去干,逐步提高生产纪录。在八二炮弹厂,他上工的第一天就干出45个八二大炮弹,超过一般工匠一倍,以后他又增到80个,别的工人也增到一天出50个。他利用空隙时间加工,又改进了切槽刀的安装,在繁重的劳动中,他被铁滚砸伤两个脚趾,他把伤口包扎起来,将脚放到一条矮凳上,又继续紧张地工作,创造每天生产135发弹壳的惊人纪录,他们生产的炮弹,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
甄荣典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受邀参加了新中国第一次国庆典礼。
(来源/中国兵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