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扫荡”战斗中的吴运铎 |
||
|
||
□ 周 宪 今年的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为了这一天,中国人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付出了几千万人的牺牲。在这庄严肃穆的时刻,我们沉痛悼念无数死难同胞,深切追忆那些为民族大义浴血奋战的英雄们。这其中就有我的舅舅吴运铎。下面,试根据与舅舅及其他亲人交谈过程中了解到的情况,整理成文字,以志纪念。 在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时候,吴运铎毅然决然地走上了抗日战场。经过血与火的洗礼,他从一个普通的煤矿工人,成长为人民兵工专家,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其战斗经历在电影《吴运铎》中有精彩、生动的描写。然而最让他刻骨铭心,永远难忘的不是研制让日本鬼子闻风丧胆的枪榴弹、平射炮……而是1941年在苏北盐城、阜宁抗日根据地经历的那43个日日夜夜、惊心动魄的反“扫荡”战斗。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苏北盐城重建军部,陈毅任代理军长,刘少奇任政治委员,下辖七个师,队伍更加发展壮大,迫切需要大量武器弹药装备部队,特成立军工部组织军工生产。从“皖南事变”突围归队的吴运铎受命负责新成立的子弹厂。正紧张筹建准备开工生产时,上级通知:日寇即将对苏北抗日根据地展开大规模“扫荡”,各单位要做好准备应对。果然,1941年7月17日,天刚亮,6架敌机呼啸冲来,炸弹纷纷落下,3颗炸弹击中设在一个大庙里的子弹厂生产车间。顿时,火光烟雾冲天,倒塌的屋顶房梁埋住了机器,接着敌机又是一阵疯狂的扫射。情况危急,敌机飞走后,军工部决定三个分厂马上紧急转移疏散。当晚,吴运铎组织工人将挖出的机器、材料及工具、半成品装上木船,带上全厂职工、家属挤上木船,沿河道转移至射阳靠海边的一片盐碱滩。第二天早晨,日寇纠集伪军约2万余人在飞机、大炮、汽艇的配合下,兵分四路气势汹汹、杀气腾腾地向我苏北抗日根据地扑来,残酷的大“扫荡”开始了。目标是寻找消灭新四军军部领导机关及主力部队,摧毁重建的军工生产。针锋相对,根据地军民的反“扫荡”战斗也打响了。各兵工厂的工人也拿起了步枪、手榴弹随时准备投入战斗。不久,鬼子的汽艇沿河道清剿冲到了子弹厂转移的地方。吴运铎组织工人埋伏在河堤上,出其不意,机枪、步枪齐开火,手榴弹像雨点般砸向敌人汽艇,打得鬼子晕头转向,鬼哭狼嚎,以为碰上了新四军正规部队,开着着火的汽艇,狼狈逃窜。这是吴运铎参军以来,第一次面对面、真枪实弹与鬼子干,看到鬼子的狼狈样,心里别提有多痛快。这次战斗让他终生难忘。 遭受根据地军民沉重打击的日寇更加凶残,对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开展“铁壁合围”及所谓“拉网”清剿战术,妄图将我军及军工一网打尽。兵工厂工人毕竟不是作战队伍,上级要求各厂化整为零,各自为战,尽可能保存好机器设备和工人队伍,实行钻网突围,钻出敌人的拉网,就是反“扫荡”战斗的胜利。根据上级布置的这一“钻网”作战方针,吴运铎带领子弹厂的工人、家属,将不便携带的机器设备埋藏好,以班组为单位组成战斗小组,投入了日日夜夜的钻网突围斗争。在与上级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依靠根据地老乡的帮助,躲过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围堵和清剿。一天中午,队伍刚进村,还没来得及休息和做饭,突然邻村方向传来了一阵激烈的枪声,烈烟腾空,鬼子在邻村开始烧杀了。一位老乡气喘吁吁跑过来说:“鬼子离我们村不远了,大家快跟我跑。”该村四周河道环绕,只有一座木桥进出,老乡带着队伍冲过木桥后,老乡们就把木桥拆毁了,阻挡了鬼子的追路。追赶来的鬼子隔河眼巴巴看着队伍远去,只好放了一阵乱枪。队伍又一次化险为夷。 天气渐渐凉爽,队伍与敌人兜圈子,已周旋20多天了。当走到一个名叫丁家渡的水网地带时,发现自己仍在敌人网里。四周经常响起敌人的枪炮声,而且敌人的网圈越来越小了,队伍必须在当晚突围出去。道路走不通,只能走水路。据老乡说,从这里突出去,离上级指定的集结地——阜宁就不远了。村里老乡帮助找到6条木船。当夜,风雨大作,雷电交加,伸手不见五指。队伍冒着瓢泼大雨上了船,老乡帮队伍撑船,船艰难缓慢前行。不久船撞上了敌人预先布置的封锁桩,十几颗砍倒的大树插在河道中,树干还用铁链条捆绑连结。吴运铎带领十几个工人跳入河中,用钢锯锯断了链条,拔掉了树桩。船继续前进。天亮了,队伍告别老乡离船上岸。吴运铎眼含热泪,望着撑空船离去的老乡,心中默默叨念:“再见了,老乡们,你们就是我们的再生父母!”上岸后,已经筋疲力尽、饥寒交迫的队伍再也走不动了。有的走着就晕倒在地。吴运铎鼓励大家:“同志们,咬紧牙关,希望就在前面,早一分钟突围就早赢得胜利!” 在吴运铎的鼓励下,大家互相搀扶,继续赶路。傍晚,当队伍艰难行进到一个叫永兴集的小镇时,得知这里离阜宁只有40多里了,队伍士气大振。胜利就在前面。队伍刚渡过射阳河,忽然枪声大作,一股伪军及当地土匪武装扑了上来偷袭队伍。几百敌人摆开扇形队形,想把刚渡过河的队伍赶回对岸包围圈。吴运铎组织工人趴在河堤上拼命抵抗,但十多条枪压不住敌人的嚣张气焰。正在万分危急时,敌人侧翼忽然响起密集枪声。敌方阵脚大乱。原来是驻在附近的新四军三师七旅二十一团三营的战士闻讯赶来支援了。伪军、土匪一看正规军来了,吓得四处逃窜,跪地求饶。工人们紧跟战士们冲上去,抓了几十个俘虏。更让他们高兴的是,战士们告诉大家:我们的部队撕破了敌人的拉网,从内线跳到外线作战,已向敌人的老巢发起了进攻,不但消灭了许多日伪军,还扩大了根据地,鬼子的“扫荡”已被我们彻底粉碎了。 “胜利了!胜利了!”听到这特大喜讯的同志们高声呼喊着,大家相互拥抱、握手,个个流下了激动的泪水。43个日日夜夜后,浴火重生,我们终于胜利了。当晚,三营的官兵招待工人、家属美美吃了一顿平生最“美味”的晚餐,高度紧张的神经、极度疲惫的身心得到了彻底的放松。大家在三营安排的住处睡了平生最“舒服”的一觉。 第二天,在三营战士的护送下,队伍终于到达了新四军军部所在地——停翅港。吴运铎向前来迎接的军工部副部长吴师孟报告:“报告吴部长,我们向您报到,人员一个没有少,机器、设备一件没有丢!”吴副部长紧握着吴运铎的手,大声说:“好样的!你们圆满地完成了战斗任务,创造了反‘扫荡’战斗的奇迹!” 80年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洗刷了中华民族百年屈辱。这是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我们应备感珍惜。缅怀英烈,铭记历史,传承精神,弘扬辉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国之梦一定能早日实现。 (作者系吴运铎外甥、江南工业集团退休职工) |
||
关闭窗口 |
相关链接: |
读《吴运铎全传》有题 |
北重集团纪念吴运铎同志诞辰105周年 |
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