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集團公司級科技帶頭人 西北工業集團設計三所所長、黨支部書記 崔晉: |
||
|
||
近期,我認真閱讀了《人民兵工精神》一書,從偉大的人民兵工精神鑄造的過程,到幾代兵工人對其的詮釋和踐行,書中的內容引人入勝,激勵著我們新一代的兵工人凝聚精神力量、增強文化自信,為全面開創兵器事業新局面注入新的動力。 人民兵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創建的第一個軍事工業部門,發源於星火燎原的中央革命蘇區,成長於艱苦卓絕的敵後抗日烽火和波瀾壯闊的人民解放戰爭,壯大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建設和改革時期,歷經86年,孕育形成了“把一切獻給黨”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無私奉獻”的具有獨特氣質的精神傳統,彰顯了中華民族追求獨立自主、自強不息的民族尊嚴。“把一切獻給黨”是人民兵工忠誠於黨、忠誠於革命事業崇高信仰的真摯表達,是人民兵工的精神內核。“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無私奉獻”這十六個字,是從全局高度和歷史角度,對人民兵工發展歷史所展現的精神形態的凝練概括,體現了黨對人民兵工歷史貢獻的高度肯定,詮釋了人民兵工鮮明的精神特質和精神風貌,是“把一切獻給黨”精神內核的生動體現。 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兵工人薪火傳承,“人民兵工精神”代表著對黨、對國家、對民族的絕對忠誠與責任擔當,深深烙在我們每一位兵工人的心中,成為了兵工人繼往開來的強大精神動力。常言道:人無精神不立,黨無精神不興,國無精神不強。強大的精神力量是戰勝一切困難,成就偉大事業的根本保證,人民兵工精神在黨領導下的人民兵工偉大事業中孕育而成,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實踐結晶。 人民兵工不僅僅是一個行業的稱謂,更是一種精神,“把一切獻給黨”成了人民兵工精神的信仰。兵工精神並不抽象,它是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事跡積澱而成,兵工夢並不遙遠,它就在我們每一位愛崗敬業兵工人心中,兵工夢並不虛幻,它由成千上萬的兵工人個人的夢聯結而成,從兵工精神的源頭追溯,千萬個兵工人,千萬個兵工夢,共同圓了建立新中國的偉大夢想,兵工精神代代相傳,正是人們兵工實現一個個夢想的動力源泉。 在我們設計三所的科研隊伍中,也涌現了一批先進人物,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著人民兵工精神。 無私奉獻,是用於犧牲個人的生命和利益,放棄自己的個人愛好和興趣,需國家民族之所需,急國家民族之所急。新時期的兵工人,無須像抗戰時期的兵工人去戰場浴血奮戰,但在日常的科研工作過程中,家庭與事業不能兼顧時,他們往往把事業放在最前面。 何鑫,項目室主任,一心扑在項目上,為了討論確定某一方案,加班加點都成了家常便飯,外出調研、試驗更是次數頻繁,在孩子小升初的關鍵時期,他卻因為某競標項目在千裡之外的試驗基地忙碌著,一忙就是幾個月,錯過孩子小升初的考試、報名等等,為了企業的利益,舍小家顧大家,體現了我們兵工人勇於奉獻、不求回報的精神。 姚華山,所內一名普通的司機,已過知天命之年的他,在日常的工作中,勤勤懇懇,做好科研後勤保障工作,為科研工作順利開展提供無微不至的服務。還記得有一年冬天,白城試驗靶場,為了確保柴油車油箱不被凍而導致熄火,當所有參加試驗的人員都到掩體的房子裡去了,基地的車也回去了,姚華山卻將車停在安全距離外的野地裡,一直堅持呆在車上照看車,直到試驗結束。 開拓進取,是敢為人先,力圖有所作為的創新精神。在兵工行業,開拓進取更多的是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勇於創新,人人都能創新,事事都可創新。因此,我們在實際的科研工作中,要以必勝的精神風貌,迎難而上,大力抓創新,切實加強我們的自主創新能力,豐富我們的創新成果,在所內形成“人人可創新、事事可創新”的氛圍。 在某型號產品的研制過程中,發生了密封問題。為了解決問題,所內成立了技術攻關小組,年輕的攻關小組成員率先垂范,積極創新工作思路,調整設計方案,根據自己的專業技能,多渠道廣泛搜集相關技術信息資料,通過小組會等形式進行談論研究,尋找突破技術難關的辦法;通過彷真分析,對設計方案進行驗證。通過仔細計算,並與制式產品進行對比,微調該產品尺寸,最終圓滿解決了存在的問題。 站在新的起點,我們新時期的兵工人要順應時代大潮,繼承和弘揚老一代兵工人的光榮傳統,續寫著“唯實、創新、開放”的企業精神,始終堅持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始終堅持以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為動力;始終堅持把人才作為事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精進每天,智贏未來,面向未來,我們不僅要有傳承和弘揚人民兵工精神的責任,更需要有創新和發展人民兵工精神的擔當,要更加有信心、有勇氣地去戰勝一切困難和挑戰,推動我們常規彈藥科研生產健康穩定持續發展。 |
||
關閉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