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處處換新顏 格桑花開幸福來--記北化股份駐村扶貧干部李興民 |
||
|
||
在平均海拔4200米唐嘎瑪草原上,有一種滿山遍野、迎著太陽盛開的花朵,它寄托著藏族同胞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願望,它就是格桑花,也叫幸福花。在這美麗的草原上,坐落著一個叫做錯柯二村的小村子。一條條四通八達硬化路、一排排整齊框架結構的藏房、一頭頭膘肥身健的牦牛、一塊塊光伏發電板……望著眼前的一切,四年多來的一幕幕涌現在了李興民的腦海。 四年前,來自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北化研究院集團北方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駐村干部李興民帶著“做顆高原上格桑花的種子,落地開花,裝飾這片雪域高原”的信念,穿越天塹二郎山,翻過4298米的折多山,走進雅礱古渡、懸崖江城-雅江縣,入駐了紅龍鎮錯柯二村。 主動請纓,播下“愛的種子” 2016年1月,李興民的兒子不到100天,當得知公司要挑選扶貧干部時,幼年飽嘗貧苦滋味的他,主動向公司黨委請纓,成為了一名扶貧干部。秉承著“敢打硬仗、永不言棄、不折不撓、戰而必勝”的火炸藥精神,背上厚重行囊,踏上去雪域高原的扶貧之路。前往錯柯二村的途中,一路見到的,是一望無際的荒蕪與滿是坑窪、碎石的進村之路,零星的土坯藏房,他的心情如同車外零下10攝氏度的寒冬。青春的世界,從未遇到過如此大的艱難,無法想象這高原上脫貧竟難如登天!雖然顛覆了他原有的扶貧認知,但是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堅定了李興民要在這裡駐村扶貧的信心。 “預習”做得好,“上課”變輕鬆。李興民來到錯柯二村,放下肩上行囊,但另一個肩負千鈞的重擔,讓他絲毫不敢懈怠,馬上走村入戶認“親戚”。十余天,趟風冒雪,走完村裡35家貧困戶。用稚嫩的藏語,以一聲聲阿甲(爺爺)、阿姨(奶奶)、阿哥(哥)敲進“親人”們的心裡,他認真傾聽群眾訴求,耐心詢問每家情況,深挖致貧根源,交心談心、算賬對比、逐戶建檔,梳理出幫扶措施,給大家進行一對一的幫扶,有了這個“興民”,大家鉚足了干勁,上足了發條...... 扶智先行,播下“智的種子” 他深知,貧困的最大天敵,是愚昧,隻有知識,才能真正改變命運。孩子的上學問題,是李興民走村入戶重點關注的環節。他發現全村僅有1�3的學生在縣上學,其它2�3的孩子呢?都去哪兒啦?帶著滿腦子的問號,他刨根問底,經過鍥而不舍的多方打聽,了解到,大部分學生在雲南一所無資質的寄宿制學校“讀書”,憑借共產黨員的過硬政治素養,他及時將情況向當地政府進行匯報,引起政府高度重視。在組織的幫助下,配合、助力縣教育局將錯柯二村64名學生全部接回,送往本縣的學校讀書。截止2020年9月,全村適齡學生全部上學,在校學生提升至134人,在校大學生4名。此外,他還積極落實公司黨委“培苗計劃”通過生活資助、節日慰問、制定學習目標、就業指導等全方位的幫助,使得藏族大學生扎西志瑪、益西央章順利完成大專學業。 在這貧瘠、閉塞的山區上,李興民播下一粒認識世界的智的種子,為當地青少年開啟一扇心靈之窗,讓知識之光,將人生照亮。 產業扶貧,播下“真的種子” 利用環境資源,構建“高原特色旅游”。通過前期調研,在多渠道聽取意見的基礎上,李興民綜合各方思路,與當地干部謀劃,結合錯柯二村地處318國道、沿線風景優美、游客流量大等地理優勢,將旅游開發作為該村脫貧的主要方式。思路確定後,他與當地干部一道,全力推進該項目。2016年7月14日,雅江縣“第一帳篷城”的“雪域風情”接待站迎來盛大的開業慶典,並紅紅火火了一些日子,藏民們士氣高漲,感到好日子臨近了(後來由於土地爭議,如日中天的“雪域風情”暫停歇業)。 以問題為導向,謀劃牦牛養殖業。吸取“雪域風情”的失敗經驗,李興民組織召開牧民大會征求意見等一系列工作,大家達成共識,確定在本村發展傳統牦牛養殖業。雖然找到了新的脫貧方向,但養牛之路困難重重,最大的障礙是當地某些觀念深深束縛著發展畜牧產業的腳步。此外,資金短缺困難、銷售渠道不暢等也是牦牛養殖發展業上的絆腳石。但李興民本著求真務實、科學嚴謹的態度,與當地干部多次協商,共同找出破解三道坎的“真途”。通過“念真經”--引導僧侶和群眾改變某些舊觀念﹔“找真金”--協助申請貸款來破解“資金難”的問題﹔“請真神”--尋找門路打開銷售市場。 吹盡狂沙始到金。截至2019年底,牦牛存欄量達316頭。牦牛已出欄131頭,奶制品2000余斤,營業額達近100萬元,實現盈利40余萬元,戶均累計分紅1600元,為本村23人次提供了就業崗位。殘疾人澤仁卓瑪感嘆的說:“自從牦牛基地成立後,我有了工作,每月還能領工資,現在一個季度比原來一年還掙得多。” 因地制宜,發展“陽光”產業。高原的陽光,激發了李興民利用光能發電的扶貧思路。通過資料查閱,他積極溝通有關部門,積極響應國家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的號召。很快,建設了雅江縣最大的光伏扶貧電站(500Kw),為錯柯二村貧困戶提供持續穩定的增收渠道。“隻要有陽光,村民就有收益”,35戶貧困戶全部入股,每年分紅近7萬元。貧困戶阿格逢人便說,“興民剛來時,唐嘎瑪的太陽把他的臉晒破皮了,變成高原紅﹔沒想到幾年過後,興民利用太陽,年年有分紅。” 花開幸福來,高原換新顏 通過易地扶貧搬遷、“五改三建”“藏區新居”等民生工程,錯柯二村在基礎設施和住房方面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原來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照明基本靠油、吃飯基本靠黨、娛樂基本沒有,住房基本靠篷(帳篷),現在交通多樣化,村民開上了小汽車,用上了手機,並且微信、抖音、快手等熱門軟件已經成為他們日常娛樂生活中的一部分。村民丹巴麥郎說:“多少年來,坐汽車、用手機等就像一個遙不可及的夢,現在政策好了,干勁足了,夢想一天天地在實現,唐嘎瑪草原上的格桑花一年比一年開的更艷啦。” 苦心人,天不負。通過李興民近5年的不懈努力,唐嘎瑪草原處處展現新顏。錯柯二村在脫貧攻堅中,取得驕人的成績,於2017年底以“滿分”通過脫貧攻堅考核驗收,實現全部脫貧,退出貧困村序列。截至2019年底,全村由人均年收入由不足2000元增長到6500元。 李興民,這粒來自兵器工業的頑強的種子,乘著脫貧攻堅的勁風,在雪域高原生根發芽,落地開花,妝點了唐嘎瑪這片雪域高原。李興民,歷經千回百轉的淬煉與洗禮,綻放出青春的美麗光芒!(向國富 李興民 線夢瑤) |
||
關閉窗口 |
相關鏈接: |
凌雲股份西安亞大公司秋天的第一個千萬訂單 |
光電股份 趙立新 謝鳴:我們是有血性的兵工人 |
首次出口澳洲 北重集團北方股份NTE360A電動輪礦用車交車 |
逆風飛揚 上半年成績單亮眼——凌雲股份亞大公司1∼6月份主要經營指標逆勢上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