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疫情下的兵工人擔當:做防護服有大家,造機器我們來!丨聚焦科技抗疫一線 |
||
|
||
張淑梅 科技日報記者 張景陽 新冠肺炎疫情時期,全國人民舉全力抗擊疫情。不久前,國務院和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向內蒙古一機集團下達緊急任務,要該集團迅速承擔起應急防疫物資口罩機和防護服壓條機設備研制的專項任務。從領受任務到壓條機生產線具備投產標准,僅用時13天。這樣的效率,再次證明了兵工人在關鍵時刻的責任擔當和大局意識,也彰顯了兵工人在任何時候都是一支能打仗,能打硬仗的精銳隊伍。 臨危受命,拿出兵工速度 2月12日晚上8點,正在單位忙碌的內蒙古一機集團瑞特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登福突然接到集團公司領導的電話。“當時電話裡領導的語氣很著急,說目前有一個非常緊急的任務,要我們制造生產口罩機和防護服壓條機,而且給的時間非常短。”王登福回憶。 瑞特公司是中國兵器內蒙古一機集團旗下重要的裝備制造子公司,主要生產輪履系列車輛的行動系統、動力系統、液壓控制系統、上裝武器系統等關鍵零部件。而口罩機和防護服壓條機屬輕工設備,公司從未涉及過。 但是王登福深知口罩和防護服在抗擊疫情中的重要性,當晚,公司黨委緊急召集技術人員開會,部署工作。此時,研發團隊手頭的全部資料就是集團發來的400多張圖紙。 “圖紙拿來時已經是凌晨兩點多了,我們把所有的打印機都搬在一起,開始打印圖紙。”公司技術開發部業務主管彭志國回憶說。接下來的十多天裡,彭志國的團隊沒有休息,直至任務完成,他說:“這次任務給我們最大的感受就是,沒有做不到,就看你有沒有這個決心。” 不辱使命,彰顯兵工精神 2月25日清晨6點半,包頭市因為疫情“宅”在家裡的人們還在睡夢中,內蒙古一機集團瑞特公司的一間廠房內卻機器轟鳴,三十多名身著藍色工裝的工作人員圍攏在一台機器前,眼鏡都注視著從機器台面上緩緩移動的布料。 “焊接成功啦!焊接成功啦!”人群裡一個聲音打破了寂靜,車間裡響起了掌聲,醫療防護服壓條機完成樣機組裝和運轉調試成功。 “把任務圓滿完成最重要。”回想起那一刻,“90後”技術員石硯東至今還很激動。 據介紹,這次任務,不僅公司全員參與,內蒙古一機集團作為總統籌調度還協調精密設備維修公司、宏遠電器公司、科研所抽調多名科研、裝配、外部協調採購人員進駐瑞特公司口罩機、壓條機生產現場,積極配合協調相關工作。 “因為大家的積極配合,技術人員在很短的時間內,編制出了301本產品工藝規程,用於指導試制。”王登福說。為了節省試制時間,提升效率,一機集團六分公司根據工藝要求加班加點把項目所需原材料准備完畢,馬不停蹄運轉到試制現場。宏遠電器公司爭分奪秒與給一機集團供貨的各個協作配套廠家聯系,把所需物品的型號、數量、發貨周期仔細核對,緊盯物流行程,確保試制進度。 疫情期間很多廠家都不開工,物流公司也大多停業,為獲得外配構件帶來極大不便,為了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任務,一機集團動用了所有能夠動用的資源,最終保障了所有外配構件的按時到位。 2月21日,壓條機所有226項機械零部件全部自制完成,235項包括電器元件、控制件等的採購件全部到位。截至記者發稿時,一機集團生產的壓條機已經批量送入生產企業,機器生產出的防護服已進入一線。 對即將運轉調試的口罩機,王登福信心滿滿:“非常時期體現國企擔當、彰顯兵工責任,這是兵工人必須勇於承擔、敢於接受的挑戰和任務,我們義不容辭!” |
||
關閉窗口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