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专栏 > 形势任务教育专栏 > 中央精神

《光明日报》:脱真贫 真脱贫

发布时间:2018-11-24

  【基层代表之声】

  山东省邹平县魏桥创业集团宏儒第三棉纺厂前纺车间粗纱操作工刘庆庆代表:

  脱贫攻坚需要全民参与

  十九大报告提出,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需要进行全员动员,需要全民参与,集聚全社会力量。作为一名技术工人,我要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为精准扶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技术工人要从身边的扶贫对象开始,对困难职工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增强他们通过劳动创造财富、摆脱贫困的能力。真正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

  (本报记者 李慧采访整理)

  山西省繁峙县第三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党支部书记、经理沙万里代表:

  找准穷根让群众真脱贫

  十九大报告提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扶贫先扶志,让贫困群众思想脱贫是最难的,也是最关键的。山西是全国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只要高度重视,思路对头,措施得力,工作扎实,深度贫困是完全可以战胜的。贫有百样,困有千种,治病找病根,扶贫找穷根。扶贫要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只要下足“绣花”功夫,真抓实干,就一定能打赢这场脱贫攻坚的伟大战役。

  (本报记者 李建斌采访整理)

  贵州省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党支部书记邓迎香代表:

  保持干劲带领百姓致富

  十九大报告提出,脱贫攻坚要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这不仅为未来的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也坚定了我们基层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五年来,麻怀村有了巨大变化。家家户户喝上了自来水,90%以上的农户住上了新房,人均年收入增长近10倍。我们要永远保持干劲,埋头苦干,尽早奔小康。别人都叫我“当代女愚公”,未来我要把“愚公精神”发扬光大,为改变家乡贫困落后面貌不等不靠、敢闯敢干、艰苦奋斗,带领百姓更早走上致富路。

  (本报记者 李慧、吕慎采访整理)

  河南省通许县长智乡岳寨村党支部书记于来政代表:

  抓党建是脱贫重中之重

  十九大报告提出,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基层党组织有一名好带头人,就能找到一条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好路子。在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中,必须把加强党组织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实践证明,一个村的党支部力量强大了,这个村的工作就上去了,群众就富裕了;反之亦然。脱贫攻坚在抓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还须大力改善村容村貌,让村民享受到“做饭不烧柴,走路不踩泥”的良好居住环境。

  (本报记者 王胜昔采访整理)

  河北省宁晋县贾家口镇黄儿营西村党委书记宁小五代表:

  发展产业筑脱贫之基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输血”不如“造血”,脱贫攻坚要把着力点放在项目扶贫和产业发展上,实现贫困群众与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捆绑式”抱团发展。农村要发展,必须要有产业支撑。5年来,我们村发生了巨大变化,2016年全村工农业产值上百亿元,人均纯收入3万多元。今后还要发展农业观光产业,规划建设上千亩的集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园区,让村庄更美、村民更富。

  (本报记者 耿建扩采访整理)

  中国林业集团公司歙县披云山庄大堂经理晏文娟代表:

  生态旅游助力精准扶贫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时提出,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两者是可以统一起来的,不少贫困地区,在生态环境上是有优势的,可以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产业,融合和传承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对部分贫困落后山区以产业发展带动精准扶贫,通过科学布局和有效措施,助力脱贫攻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报记者 王建宏采访整理)

  格特拉克(江西)传动系统有限公司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公司车间领班彭发福代表:

  千方百计摆脱深度贫困

  十九大报告提出,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我们要切实利用好政策红利,更加注重增强深度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注重特色产业的培植和发展,因地制宜发展脐橙、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特色产业,引领贫困对象参与产业扶贫,千方百计帮助贫困群众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同时要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开展就业技能实训,想方设法引导安排贫困人口就业、创业。

  (本报记者 胡晓军采访整理)

查看原文

关闭窗口
《南方日报》:两大兵器集团携410余件展品亮相2018-11-13
《江西日报》:重装亮相20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