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责任与创新 > 兵工论坛

辽沈集团任晓川:六十八载同舟渡 三代热血献兵工
——一家三代的辽沈兵工情缘

发布时间:2020-10-20

  沈阳东北部,一方岗坡突起、绿茵环抱之地,坐落着一座大型兵工骨干企业--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辽沈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兵工老企业,1948年11月回到党和人民的怀抱,1951年6月定名为“国营第七二四厂”,这里曾研制生产了我国第一代反坦克火箭弹、第一代炮兵火箭弹、第一批反坦克导弹等,在支援全国人民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等历次战争和军事行动中建立功勋,并为支援兵器工业大小三线建设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而我们一家三代人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外婆卷着铺盖去加班

  1952年,刚刚度过碧玉年华的外婆来到了沈阳城,走进了七二四厂的兵工大院,成为了我们一家人中的第一代辽沈兵工人,从那一天起,也改变了我们一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种生活。

  新中国成立之初,虽然内忧已解,但刚刚经历了残酷战争的中国,无论是经济或是军事都处于低谷之中,这就避免不了外患的来临。面对战争,中华儿女奋勇反抗,誓死保卫国家安宁,人们心中所想的只是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外婆深知无法持枪去杀敌,那么就要做好能做的,而兵工事业就给了外婆这样一个机会。

  1962年,外婆在七二四厂工作的第十个年头,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突然打响,战争前沿急需大量弹药以保证击退来犯之敌。七二四厂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兵工厂,承担的生产任务紧急而又繁重,工人们怀着满腔热血加入到生产大干之中。产品检验是保证交付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检验战线上也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而外婆作为其中的一员,在将家中四个孩子安置妥当后,便拿起了被褥加入到生产大干队伍之中,外婆回忆时说:“那个时候才是真忙嘞!睁开眼睛就是干活,实在熬不住了,把铺盖卷打开,找个地方一躺,眯上一会。那条线哪儿赶得上现在啊?声音吵得不行,没睡多一会就被吵醒了,那就起来继续干,更别说洗脸了,一直到大干结束回家了,才想起来洗洗脸!”

  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外公和外婆经常给我讲他们年轻时候的故事,有时候就当是笑话听,直到我也成为一名辽沈兵工人后,才了解到,那一辈的辽沈兵工人是怎样用默默的付出换来今天的和平与安定,他们的学识并不高,但是他们作为兵工人的脊梁却永远挺拔。

  妈妈成了“白眉大侠”

  时光荏苒,时间来到了1984年,当时还在大连农村的家里猫冬的妈妈接到了外婆发来的一封信,信的内容虽然很短,只有几个字,却也成了妈妈人生中的重要转折。信中写道:“收拾东西,来沈阳接班。”是的,那个时候的国有企业讲究的是传承,一代接一代,老一辈的退休了,小一辈的进厂工作,这让我想起来一句话,那便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一辈辈的传承绵延不绝。

  21岁的妈妈独自一人坐上了通往未来的列车来到了沈阳,1985年1月,妈妈接过外婆的工作,成为了我们家中第二代的兵工人。时值改革开放初期,兵工厂为了扩大经营,积极投身地方产业,民品车间也由此而生,妈妈入厂后,便成为了民品生产车间的一员。

  妈妈的工作是喷塑道序,就是为乙炔瓶进行“美容”,工艺并不难,体力消耗也不大,却属于有毒有害作业。记得小的时候的休息日,妈妈偶尔会带我进入生产车间,一张小桌子、一把小椅子就是我写作业的标准配置了,当然,好动的我不会一直坐在妈妈安排的“贵宾席”,偷偷地跑去找妈妈,就看到全副武装的妈妈“长”出了白色的眉毛,就好像当时很火的一部电视剧《白眉大侠》中的徐良一样,我偷偷地笑,总以为妈妈当“大侠”了,而妈妈发现我之后,马上带我回到我的“贵宾席”,并且告诉我:“你看那里多脏啊,你可别过去,要不你也和妈妈一样,都成白眉大侠了!”后来,我才知道,妈妈是怕我吸入过多的塑粉,对身体不好,这难道不是母爱的伟大之处吗?就好像有一种冷叫“我妈觉得我冷”。

  妈妈这一辈的辽沈兵工人质朴而又善良,他们坚守“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信仰,把忠诚于党作为不断前进的思想根基,发扬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光荣传统,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理想信念不曾因劳苦而动摇。

  我是一名兵工人

  寒来暑往,传承的红色基因还在延续。在大二学年的时候应征入伍,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战士。2010年12月,退出现役返回沈阳;2011年7月,通过退伍安置,到辽沈集团参加工作。褪下了绿色的军装,穿上崭新的蓝色“军服”,此时的我正式成为了一名辽沈兵工人,而我也成为了我们一家中的第三代兵工人。

  走进新时代,辽沈集团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快车道”,始终坚持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总基调和新发展理念,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在开启新时代辽沈集团改革发展新篇章的征程中奋勇拼搏。

  外婆的工作是军品检验,妈妈的工作是民品加工,而我在2013年的时候走进了职能部门,开始了从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道路。刚刚接触企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真是青涩懵懂!新闻稿被推翻、照片处理不妥当、录像拍摄端不稳等种种问题不断地浮现出来。那个时候心绪烦乱,总是在想“这个活适不适合我?”“我还能干啥?”,直到家里一次聚会的酒后,我把烦恼讲给了妈妈和外婆,她们告诉我:“我们那个时候咋过来的?谁一下就会了吗?不会、做不好,那就学,那就练。写不好多写几次,照不好多照一些,还能被活儿难住了?”一番交谈,燃起了我的热情,是啊,面对只能抽时间睡觉的外婆和工作时脏兮兮的妈妈,我这点事儿算什么啊?不懂就去学、不会就去练!七年后的今天,我依然在从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坚守在我热爱的岗位,因为我是一名兵工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外婆的使命是保证产品质量合格,妈妈的使命是保证乙炔瓶外观合格,而我的使命是服务于辽沈集团改革发展。“初心如磐,不负韶华。”历经六十八个春秋迭替、寒暑易节,一家三代辽沈兵工人的故事还在延续着……还有许多这样的兵工家庭,用他们的奉献弘扬着人民兵工精神,用他们的行动传承着“把一切献给党”的红色基因,历史的车轮不会停止,兵工人的故事也必将连绵不绝。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焦开河调研驻太原兵工企业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多款兵工产品亮相国际展会
这两场展会,多款兵工产品亮相
“感受中国金融创新之变”兵工财务公司党委组织参观学习2020服贸会金融服务专题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