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我们 > 企业文化 > 兵工史

见证开国大典 亲历抗美援朝 91岁老兵张元瑞

发布时间:2021-09-10

  八一建军节前夕,我们走进了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兵工物资集团有限公司华北公司离休干部、抗美援朝老兵张元瑞的家,听91岁的老人家再忆开国大典受阅光荣时刻,听他讲述炮火纷飞的故事,致敬那段峥嵘岁月,致敬抗美援朝精神。

  见证开国大典

  “我是一个兵,很普通的兵,想起我那些十七八岁上战场牺牲了的战友,忘不掉啊,不能忘,那些人那些事,现在都还历历在目,没有他们哪有我现在的好日子啊……”采访的过程中,张元瑞反反复复强调,自己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不值得报道。

  但他不知道,他的故事,如一粒小水珠,折射了一个时代的斑斓。他的一生,为伟大建党精神留下属于张元瑞自己的注脚。

  1930年,张元瑞出生于山西原平市西镇乡李家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硝烟中,时局动荡,民不聊生,张元瑞在家乡只念了高小。

  1949年4月参军,张元瑞至今能流利地背出入伍部队番号:华北军区20兵团67军199师597团1营3连1排3班。在部队学习文化、军事,他成长为一个有知识的战士,代表陆军步兵师参加了开国大典阅兵。

  当年7月开始,张元瑞和全师官兵一起每天在烈日下训练10多个小时。10月1日,受阅官兵穿着崭新的军装,扛着擦亮的步枪,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亲耳听到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城楼下几十万人欢呼:“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张元瑞回忆道:“走分列式时,我排在第二名,见到了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向受检部队挥手致意,那是我今生最光荣最幸福最难忘的时刻。”

  亲眼见证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转折,何其有幸!张元瑞打定主意要当人民的兵,要永远跟着共产党走。

  第一次入朝作战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两次入朝作战,两次出生入死,那段烽火岁月,融入了老兵张元瑞的骨血,每个细节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1951年6月21日,张元瑞第一次由安东跨过鸭绿江桥入朝参战,步行二十多天才到前线。“我们身背行李、武器弹药和粮食最轻都有五六十斤,日行七八十里,穿过青川江、大陵江,很多战士腿都走肿了。”张元瑞说,志愿军一路跋山涉水,为了避开敌人的封锁、轰炸,夜行昼宿——所谓的“宿”,其实就是以天为被,以地为床,条件之艰苦,非亲历不能想象。

  张元瑞作为文书、通信员,白天到后方背粮,晚上到前方送炮弹,有时还跋山涉水过几道封锁线把伤员背回来。到宿营地,战友们休息了,他还需撰写当日情况报告,送到几里地外的营部。因为吃苦耐劳,连里给他记功一次。

  朝鲜多雨,羊肠小道泥泞难行,张元瑞患夜盲症,夜里行军更为艰难。“有天晚上,我翻越一座高山去送炮弹,夜盲症看不清路,滑下山坡受伤掉了队,天空不时有敌机盘旋,战友牺牲在自己身旁,我一人在山上过了一夜,其实挺害怕的。”回想那个大雨滂沱的夜晚,90多岁的张老腼腆得像个孩子。

  英雄从来不是刀枪不入的钢铁巨人,张元瑞也是血肉之躯。但是,信念会让人无所畏惧。

  再上朝鲜战场

  1951年12月,张元瑞被择优选送回国,在天津学习无线电通信技术。半年后,朝鲜前方告急,一起学习的80多名战士割破手指,写下血书重返前线。1952年6月15日,张元瑞第二次入朝,这次是坐着汽车上战场。

  战争是残酷的,长期作战、生活在潮湿的坑道内,还经常遭受敌人的毒气弹袭击,张元瑞浑身多处皮肤溃烂,背部、臀部都生了褥疮,真是坐也不能坐,躺也不能躺。那时中美交战双方的武器装备严重不对等,后勤供给也有很大落差,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硬是靠着“一口炒面一口雪”,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出了新中国的军威国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张元瑞清楚地记得决胜之战的几天几夜。1953年7月12日在庆坡山待命,13日晚全线开始反击,数百门大炮,包括喀秋莎箭炮急轰28分钟。敌我双方的炮弹呼啸着穿过上空,火光冲破夜幕。接着我军发起冲锋,在官岱里冲破敌阵地。14日继续跟踪追击,接连打击敌人九处阵地,下午两点跨过金城川打到开野里,又冒雨挺进插向敌后20里。一路上看到敌人丢盔弃甲、尸横遍野、一群群俘虏被我军押向后方。当晚,战士们在二尺多深的雨水沟里泡一宿,衣服全都湿透。

  15日天晴,志愿军迎难而上、英勇作战,向敌纵深扩展,当天占领了梨船洞山。当晚张元瑞值班,敌炮向山上猛烈轰炸,差点震坏发报机,弹皮和土屑从头上飞过,他给电台控好掩体,坚持报务联络,让首长及时指挥不间断。这次穿插战,我方无线电指挥发挥了重大作用,使步兵、炮兵协同作战,最快三秒钟能使炮兵发射,命中敌阵地。据统计,张元瑞所在的599团,从14号到16号,三天歼敌1000多人,缴纳各种火炮40多门,汽车20余辆。战后,599团荣获集体三等功。

  7月27日全线停战,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回想那场势如破竹的胜利,张元瑞至今双眼放光,与有荣焉。“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为了帮助朝鲜建设,人民志愿军暂不回国,帮助朝鲜人民恢复战争创伤。1954年7月12日,张元瑞在朝鲜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0月2日,张元瑞随大部队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我回来了,可是我的好多战友却埋骨他乡。”张元瑞短短的一句叹息,蕴含着多少沉痛与悲壮!

  35载兵工战线埋头苦干

  1956年3月,张元瑞脱下军装,结束7年戎马生涯,复员回乡。5月招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晋西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投身兵工建设。1979年6月借调、1980年12月正式调入华北物管处设备科,主营电工产品。张元瑞的记忆力惊人,单位的大事小事,各种产品规格,各类经营数据,只要经他的手,不管过去多少年,他就像一本活记事本,全都存储在大脑里,随时问他,都能准确无误地作答。扎根兵工物资一线,不管在什么岗位,张元瑞都以一个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

  1991年离休后,张元瑞从未向组织提出过有关个人生活的任何要求。91岁了还常常领着老伴,一起到太原市新修的自行车道上骑行。

  丹心向党铸忠诚。说到兴奋处,张元瑞起身、立正、敬礼,拿起桌上的党章重温入党誓词,整套动作一气呵成。这位耄耋老人,耳聪目明,声音洪亮,吐词清晰,仿佛还是曾经那位在枪林弹雨中战斗的年轻士兵。

  致敬最可爱的人!(物资集团 彭珊玲)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光电集团平原光电团委开展“致敬抗美援朝、争做时代新人”暨兵工青年突击队“万里行”主题团日活动
北重集团 郭新燕:兵工人眼中的抗美援朝精神
特能集团 杨虎林:晋东兵工人的抗美援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