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责任与创新 > 兵工论坛

“战士”的真容

发布时间:2022-05-20

  “老公,刚接到科里的通知,让我现在立即赶到科里待命,随时准备去社区采集核酸。”

  爱人在我耳边急促的一席话,惊醒了刚进入梦乡的我。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翻开了手机盖,亮起的屏幕显示时间是凌晨0点50多分。

  这是2022年4月25日,星期一,此时距离包头市五区第10轮全民核酸检测还有不到30个小时。

  爱人着急忙慌穿好衣服后,开始准备衣物等简单生活用品,天气预报说25日当日及随后几天全市气温偏低,早上温度在3~5度之间,风也比较大,体感温度偏低。

  1点10分左右,爱人把衣物简单打包进了一个背包后,下楼往医院走去。到了国药北方医院正门口,已是1点20多分,爱人坚持不让我再往里送她了,从我手里接过背包,道别后,转身向门诊大楼门口走去。

  望着爱人背着背包一个人匆匆前行的背影,我脑海里涌现出一个词“白衣战士”。

  我知道,“白衣战士”是对医护工作者的美誉,常常和另一个美词“白衣天使”交替使用,表达人们对医护工作者辛勤忘我工作、护佑生命健康的赞美之情。我甚至认为,在医院这个从业人员基本以女性为主体、美女“成灾”的地方,“白衣天使”更符合实际情况,“白衣战士”这个词有点硬,毕竟“战士”是要上战场出征打仗、刺刀见红的,怎么能与那些柔美的医生小姐姐、护士小姐姐们挂上钩呢?

  直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成了全球网红热词,全国各地驰援武汉抗击疫情的队伍中,有一支队伍令全国人民瞩目、感动和敬仰,他们就是扛起抗击疫情第一方阵重任的医护团队。而此时,我终于理解了“白衣战士”的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了。

  “白衣执甲,逆行出征”,这八个字,是对“白衣战士”的内涵和外延的完美诠释,让事实说话,最有信服力。

  家是最小国。家庭里发生的事,最真实,也最具代表性。

  还是从我爱人李春燕说起吧。

  她作为国药北方医院眼科护士,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积极响应医院号召,第一时间写请战书向组织申请出征武汉抗击疫情,虽然由于年龄原因没有排上,但她随时待命听候组织战令。同年7月去预检分诊工作1个月,收到患者表扬信一封;2021年4月去预检分诊工作1个月,5-6月去发热门诊工作1个月零7天,收到患者表扬信一封;2022年2月下旬到3月4日,参加青山区、东河区社区共计9次核酸采集,收到群众表扬信一封,4月26日、28日,先后两次去青山区观澜小区采集核酸。

  特别是在今年前9次核酸采集中,她基本上是每天凌晨4点多起床,简单洗漱,准备好衣物用品后,5点多就出发赶往核酸采集小区,直到下午两三点钟才返回自己父母回家中。

  “春燕,赶紧趁热把饭吃了,一会儿又凉了!”看着女儿疲惫地躺在床上一动不动,我岳母心疼地说。

  “我稍歇一下,再吃。”话刚说完,就响起了鼾声。

  虽然中午工作地会管一顿盒饭,但我爱人也顾不上吃,先赶回家休息要紧。

  “用事实说话!”这是央视一套栏目《焦点访谈》的经典开场台词。《焦点访谈》里的人和事,因为真实,因为是事实,所以打动了无数国人的心,成为央视金牌频道里的金牌栏目。

  我爱人李春燕,她只是医院里一名再普通不过的医护人员,她和其他医护人员一样,忠于职守、履职尽责,在社会和人民需要她出征应战时,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畏战退缩,有的只是义无反顾、挺身而出、不辱使命。

  “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去好好照顾每一位病人。”南丁格尔精神如是说。

  新冠疫情是一面镜子,它让成千上万的医护人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照出了自己“战士”的本来面目。

  谨以此文,致敬伟大的“5.12”国际护士节!(北重集团 贺占军)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赵奎元:爱岗敬业的兵工战士
逆向长征的无言坚守--忆官田兵工厂老兵工战士李佐程
环球网:俄媒:中国军人扬威坦克大赛 优异征服俄军民